正胡思亂想著,門外忽來了一位身著暗褐色素紋錦緞褙子的管事媽媽,站在門旁掀簾子的丫鬟輕輕福了福︰“向媽媽好。”
向媽媽面孔白皙,眉目和善,進門朝顧廷燁和明蘭福了福,微笑道︰“二老爺,二夫人,太夫人說了,請先去宗祠祭拜老侯爺和白太夫人,她先去等著了。”
顧廷燁笑著回道︰“有勞媽媽了,我們這就去。”笑容很和煦,但沒到眼楮。
明蘭忙叫丹橘拿紅包塞給向媽媽,向媽媽滿臉笑容的接過,然後恭敬的告退;大約是她對向媽媽笑的殷勤了些,引的顧廷燁淡淡的看了她一眼,隨後一行人簇擁著向宗祠走去。
所謂祠堂,就是擺放祖宗牌位並且讓人祭奠的地方,古代是個論出身論祖先的時代,據說誰家的祖宗牌位越多,祖宗越風光,就表示誰家越源遠流長,是世代名門。
當初在宥陽祭祖時,明蘭跪在下面閑極無聊,曾細數過盛家祖宗牌位,結果——哎!難怪以盛家的聲望財勢,在家鄉依舊不敢充老大。
聽品蘭八卦,傳說盛老太公根本就是小乞丐出身,連自己姓甚名誰都不知道,一日聽個兼職要飯的算命先生說書,言道︰盛世即將至矣。一群餓的慘兮兮的小乞丐心中生起希冀,老太公這才咬牙活下來,後遂以‘盛’為姓,順帶給自己起了名字。不過,品蘭的八卦十成裡面倒有九成是虛構的,原因是她也不耐煩在祠堂長跪,幽怨之餘便肚生誹謗。
其實嘛,盛老太公雖是幼年喪親,自小流浪乞討,據說依稀還記得自己爹媽,但再往上的祖宗就死也記不起來了;他又沒韋都統的膽量,敢叫老婆把祖宗三代一概編好了後上報朝廷聽封,所以盛家祠堂的牌位實在挺寒酸的,加起來都不滿一串葫蘆娃。
所以當明蘭站在顧家祠堂裡,一股莫名的自卑之意油然而生。
幽深莊嚴的高柱大堂,坐北的整面牆都打鑄成供桌祭臺,八九寸高的階梯狀牌位格一層一層的往上壘,足有十七八層高,看著密密麻麻的牌位,明蘭不由得一陣氣短。
秦太夫人已在祠堂了,她一見了顧廷燁和明蘭,便微走幾步,溫雅而笑道︰“昨日可累壞了吧,好了,趕緊來上香磕頭吧。”
丫鬟早在供桌前備好了蒲團和線香,明蘭視線溜過去,只見最下排正中間有一塊頗為簇新的,上書著‘先考顧公偃開之位’。明蘭心裡瞭然,在顧廷燁身旁亦步亦趨的跟著,恭敬的在蒲團上跪下,然後焚香禱告,最後將線香放入鼎爐,方才禮畢。明蘭側臉,只見顧廷燁定定的望著最下方靠右一塊陳舊牌位,上書著‘先妣顧門白氏之位’,他眼神微微黯淡。
明蘭再一定神,只見顧老爹牌位旁放著兩塊略小些的牌位,一塊是自己正經婆婆白氏的,還有一塊更精緻金輝些的上書著‘先妣顧門秦氏之位’;明蘭忍不住看了旁邊的秦太夫人一眼,心想,要是她也掛了,牌位上該怎麼寫?這年頭牌位不流行刻女名,這豈不容易撞車?
顧廷燁很快回過神來,轉身朝太夫人道︰“該給太夫人行禮了。”
秦太夫人坐在側邊,神色感傷,拿帕子摁著眼角,輕輕擺手道︰“不用了,不用了。”
“禮不可廢,太夫人切莫推辭。”顧廷燁聲音很低,但態度很堅決,明蘭很賢惠的嫁雞隨雞,連忙叫丹橘把那兩個蒲團到太夫人面前擺好,做出準備下跪的姿態。
秦太夫人眼看推辭不去,便端坐著笑而受之,二人行完禮後,明蘭還得了一對極通透的翡翠縷嵌金絲玉鐲,外加一個沉甸甸的秋香色綴錦繡珠的葫蘆形荷包。
這個頭磕的蠻值的。
“去瞧瞧你大哥吧。”秦太夫人欣慰的望著二人,眼角泛著水光,“他這兩年都沒好過,年前起愈發病重了,如今連床都離不了;瞧見你成家立業了,他不定多高興呢。”
顧廷燁神色黯淡,似乎也頗為難過,輕聲道︰“這是自然。”<a ." target="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