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06 成了

納斯達克的股票價格沒有動靜,過山峰的簡版報告不受太多關注,香江媒體只有小報的零星轉載,一切都看似風平浪靜。

俞興與劉琬英都在等待中觀望,但看不出絲毫的端倪。

然而,就在過山峰釋出報告的次日,芬眾傳媒內部已經臨時組建了一個過問此事的團隊。

團隊的規格很高,董事隆俊、高階副總裁馬銳豐、副總裁塗雅芳、公關部總監季海榮共同來應對公司外部的突發事件。

以及,還要定時向老闆江楠春彙報相關情況。

但是,經過三天時間的研究卻有些束手無策。

第一,本以為是要掏公關費,但對方毫無動靜。

第二,嘗試調查了註冊地在香江的過山峰調研公司,但它是層層佈置,難以追究背後的實控人。

第三,明面上的聯絡方式都聯絡不上。

第四,這家調研公司出具的報告十分簡潔,但確實有那麼點……意思。

也就是因為那麼點意思,芬眾傳媒的核心高層都願意意思意思,但對面一片空白就不知道什麼意思。

“要不,我們找人把它的網站黑了吧?”副總裁塗雅芳提了個建議。

“黑了一個網站不起作用,反而容易激化矛盾。”隆俊搖頭,“這樣一個新的網站無關緊要,它可以繼續發,可以找媒體發,現在有一個重要的事是它為什麼能鎖定那些事。”

過山峰的調研報告沒給出具體資料,但螢幕數量、關聯交易、收購與信披,這種指向性太過明顯。

所以……掌門人江楠春在知道情況後先是震怒,再是諱莫如深,隨即讓信得過的人來處理。

高階副總裁馬銳豐簡潔的說道:“還在查,但不好著手。”

如此指向精確的報告,很難不讓人懷疑公司內部有洩密,但這種層面的資料與交易只有少數人知道。

不好查,真的不好查。

四個人正在討論商量,忽然,公關總監季海榮的手機響了。

他看著陌生的座機號碼,指了指螢幕,說道:“是香江那邊的座機號碼。”

三位高層的面色都變得凝重。

季海榮吸了口氣,按通電話,開啟外音:“喂,您好?”

“您好,是芬眾傳媒的季海榮季總監嗎?我是香江《經濟日報》的記者衛延麗,這是我們辦公室的號碼。”來人自報身份,禮貌的問道,“最近有關於芬眾傳媒的調研報告在市面上流傳,請問,您知道這件事嗎?”

季海榮穩了穩情緒,絞盡腦汁的回應來自香江記者的採訪。

旁邊三人本以為這是“過山峰”終於有了動靜,沒想到是記者的採訪,心裡並不覺輕鬆,反而更顯凝重。

得益於“過山峰”,他們現在對香江的媒體也有粗略的認知,不同於先前零星的小報報道,《經濟日報》屬於那邊很有影響力的媒體。

一旦《經濟日報》進行大規模的報道,公司的局面極可能會變得被動。

季海榮好不容易結束通話,放下手機,說道:“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們需要有應對外部變化的預案。”

隆俊直接問道:“你怎麼想?”

“這個‘過山峰’背後不知道有誰,一時間也追查不出來,那就得見招拆招,既然它說螢幕數量有問題,那我們就得證明沒問題。”季海榮這兩天就在考慮後續發展,“搞兩個獨立第三方的機構來調研背書,還得是有名的那種。”

“關聯交易這個事……它那個報告上也只是提可疑,捕風捉影,澄清的話還好一些。”

“收購的問題……”

季海榮覺得有些為難,那些都是體現在財報裡的事情,不太好解釋清楚。

“我現在有一個考慮,你們覺得這個‘過山峰’會不會是外人在搞?”高階副總裁馬銳豐忽然開口,“不是咱們公司內部的人,我覺得這種動機比較弱,但如果,這是一家像‘香櫞’那樣的做空機構,情況是不是更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