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年要全面轉型賣鞋,這是要看量的,但我們測試的效果還不錯,樂觀估計能在20%左右。”畢勝透露了利潤,繼續說道,“大品牌的利潤很難再多分給我們,我們其實也考慮到這一點了。”
“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是打算借雞生蛋,先用消費者認可的大品牌的鞋來擴大規模,建立網站品牌的認知,然後再自創鞋類品牌。”
“這樣的話,我們的毛利會有一個明顯的提升,估計能做到30%。”
畢勝說到這裡,頓了頓才補充一句:“當然,這是在不變的競爭環境下的設想,我們確實自己畫了一個垂直電商的圈。”
毛利能做到30%麼?
也許能。
30%的毛利能覆蓋運營成本麼?
還是很難。
這30%的毛利能保持下去麼?
也是很難。
利用規模可以壓低運營成本,但運營成本還是會有個底線,而垂直電商這個圈必然要放在整體市場裡看待,巨頭們不可能放過這一塊的利潤。
畢勝捫心自問,怎麼都難以解決這些問題。
他可以吹噓鞋類自我品牌的毛利,可以吹噓自己也大力去做倉儲物流,還可以吹噓佔領使用者心智,但那些吹噓在面對自我的時候是沒法帶來信心的。
視角一旦開啟,那就沒法捂著眼過去。
俞興聽著這樣“借雞生蛋”的設計,心裡默默思考,半晌之後說道:“公司不賺錢也不代表你不賺錢。”
公司虧損是公司的事,創業者是可以賺到錢的,規模做大之後賣身走人便是。
畢勝點點頭,但又搖了搖頭:“那樣的話,我又何必離開百度,我又何必放棄投資來做這個。”
他曾經是百度的總經理助理,離開之後又當了天使投資人,已經財富自由。
俞興嘆道:“你們這些人啊……”
他低頭吃了幾口米飯,組織著措辭。
畢勝這時候說道:“俞總,我昨天聽你說垂直細分不是產品品類的細分,而是模式的細分,我當時猛一聽好似有茅塞頓開之感,又模糊的難以找到裡面的精髓,今天過來,真的希望你不吝賜教。”
作為曾經的百度高管、財務自由的投資人,他的語氣和姿態都很誠懇。
“我其實沒什麼不好說的。”俞興笑道,“但我今天說了,你別罵我。”
畢勝奇道:“俞總,我感謝都來不及,怎麼會罵你呢?”
“所謂模式的細分,我也是想到一家垂直電商的做法才覺得是很好的方向。”俞興沒有藏私,這和自己的業務也不衝突,“就是去年成立的唯品會,不知道畢總知不知道?”
畢勝思考片刻,問道:“是羊城的那家?”
俞興微微點頭:“是的,它去年上線,做的是品牌折扣。”
畢勝皺眉凝神。
俞興繼續說道:“其實,就像是一個線上版的奧特萊斯。”
奧特萊斯是美國的線下購物商城品牌,最早就是用來處理工廠尾貨,處理那些過季、下架、斷碼的商品,漸漸的變成品牌直銷,規模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