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次會做一些站內調整,後面如果不是特別重大又確鑿的訊息,就不會使用官方置頂功能,而是自然熱度的排行展示。”
“網站還會邀請各個公司進行交流,如果有來自職場使用者的問題,優先嚐試給予一定的對接交流。”
“按照現在的情況,我們年中的目標是衝刺50萬的使用者,因為廣告穿透的效果會繼續最佳化,另外,現存使用者同樣會有裂變引流的效果,我對於這個目標還是比較樂觀的。”
“下半年,公司就會嘗試做做營收,進行更加商業化的運營。”
俞興侃侃而談,聊起了公司的規劃。
他見對面沒回應,又就著這個“50萬”的目標進行了解釋,芬眾傳媒的效果是一步步增強的,而據過去一個月的觀察,使用者邀請使用者的反饋也不錯。
三月份綜合來看,日平均漲幅或能維持在2000以上,也就意味著有希望總數突破30萬,剩下4、5、6三個月的時間再做20萬使用者……
後面大機率還有個“真功夫”的引流,應該沒問題。
徐欣聽著電話另一端自信的描述,更加明確了俞興現在想推動的事情。
她在手機裡的聲音告一段落之後笑道:“俞總,你忽然和我說這麼多,之前藏著掖著的使用者數也放出來,你是近期就想拿到B輪的資金了?”
初創公司總是發展的很快,現在聽到的版本和規劃已經與年前的不太一樣了。
“是的,徐總。”俞興承認了這一點,“不僅是想拿,還是想盡快拿,今日資本要是不夠痛快,我們會盡快和其它機構機構進行接觸。”
徐欣沒有生氣。
如果說先前還在考慮風險,還在考慮這個賽道的備胎,但現在知道了百曉生的領先優勢,又知道了俞興機敏的調整,那就真的不用考慮備胎了。
她沉吟一會,下定決心,說道:“那就談談吧。”
俞興精神一振,尋求建議:“我們先前接觸的其它機構,徐總,你認為誰比較適合?”
“今日資本一家就夠了。”徐欣有了決定後也展示出決心,“你需要多少錢?”
“我們希望這一輪能與23家機構達成合作。”俞興解釋道,“下半年的營收開拓如果還行,明年我們還會進行一輪融資,但我們希望那一輪在這一輪就奠定基礎。”
徐欣思索了一會,試探了句:“紅杉也挺好看你,你不考慮紅杉嗎?”
“紅杉和攜程的關係是我們不喜歡的。”俞興仍用上次的理由,“徐總,IDG、九鼎、經緯、啟明這四家,你覺得哪兩家更適合我們?如果談不攏,我們再考慮接觸新的機構,我相信大家能意識到我們如今使用者規模的意義。”
沒有規模的時候,俞興只能去蹭著找投資,現在有一定規模,那就換過來了。
“IDG和你們聯絡的是誰?”徐欣腦海裡不斷的轉著念頭,既有關於百曉生現狀的,也有今日資本與它們的關係。
俞興答道:“是章蘇陽。”
“IDG的七長老之一啊,看來他們的興趣也挺大。”徐欣笑道,“說起來,IDG當年投資攜程就是章蘇陽去談的。”
俞興驚訝:“七長老?”
“有時候這麼喊他們,是熊瀟鴿當年組建IDG本土化團隊的七個合夥人。”徐欣說道,“如果我是你,我肯定願意多和IDG聊聊,剩下的嘛,啟明成立沒多久,但也不錯,他們就在申城。”
俞興不知道這些事情,但一定程度上已經知道徐欣,當機立斷的說道:“好,那我們就和IDG、啟明一起聊,我希望這一輪能拿到超過1000萬美元的資金,用以支撐公司的快速發展。”
徐欣心裡唸叨了一遍這個資金數目,隨即問道:“出讓多少股份?”
俞興答道:“20%。”
徐欣皺了皺眉:“這個估值有點高了,要麼在股份上讓步,要麼……其實可以等一等,真正跑到50萬使用者,也許資金還能拿更多。”
她知道百曉生上一輪的估值是1000萬美元,但實際上,那是因為百曉生用少量股份把這個數字撐起來了。
現在,儘管使用者數量超出想象的發展,估值還是要基於現實與未來進行一個平衡。
“徐總,我們和芬眾簽了個半年的合同,金額是456萬,只要網站不倒閉,這部分的流量就足以支撐我們靠向50萬使用者的目標。”俞興認真的說道,“B輪的錢,我們希望能夠在未來12月之內把廣告投入的錢翻一番,也就是,這1000萬美元起到的效果是劍指300萬的使用者。”
廣告投入增加,使用者的增長就會加快,同時,越來越多的使用者群體與出產的內容也會進一步吸引目標群體的加入,這是滾雪球式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