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凱從微信公司溜回了今日資本,他在路上的時候就聯絡徐總,表示要召集對微信專案的分析會。
等到徐欣返回公司,會議室裡雖然就差她,也基本都是剛剛落座。
“那個犟種怎麼樣了?”
徐欣邊坐邊問,估摸著這是有了確切的進展,不然不會有這樣急匆匆的舉動。
“105萬,微信公司的使用者規模截止到今天的9月15日,已經有105萬!”
劉建凱正式公佈來自微信公司的資料。
會議室裡聽到這樣的數字立即出現雷同的神色,驚訝、愕然以及懷疑。
關於百曉生新孵化的專案,這在今日資本里是一條小支線,儘管先前聽說有些動靜,但它具體是交給劉建凱追蹤,此刻猛然聽到超過百萬使用者的數字……
是真是假的念頭很自然的浮現在大家心裡。
徐欣眯了眯眼,詢問這個資料來源。
劉建凱沒有隱瞞,也不覺那種偷家行為可恥,反而頗為得意的描述了過程。
“這個數字會不會注水?”今日資本的合夥人溫保馬出席了會議,不無懷疑的說道,“那位技術副總監會不會是故意這樣?會不會是蔣幹盜書?”
劉建凱頗為肯定的說道:“我是打了突襲,不說百分百準確,我個人認為有九成的把握。”
徐欣這時候不願在這種問題上糾結:“先假定這個數字是真實的,回頭再找他驗證,另外,微信公司實際上已經獲得不少來自紅隼資本的資金。”
“紅隼資本名不見經傳……算了,劉總,你繼續說。”溫保馬搖了搖頭,知道現在的重點。
劉建凱站起來,走了幾步拿過來白板,先在上面寫了105萬這個數字,隨即又寫下“華東”這個詞。
他介紹情況道:“我知道俞總對於微信的市場切入是要從他熟悉的校園入手,一方面是有經驗,另一方面是為了避開企鵝的注意,所以,這個月前面幾天我就帶人跑了跑校園,雖然沒評估出微信的使用者規模,但也有些實際收穫。”
“微信公司或許是受限於團隊,也或者是還有自己的考量,它這次主要是做的華東區域,嗯,可能京城等幾個北方城市也有發力,但華東區域是投入最多的。”
“9月這半個月是增長了差不多5760萬的使用者,應該都是來自校園,而拋開前面兩個月冷啟動的那40萬不談,這個60萬很具有代表性。”
“華東區域的高校,微信公司是放在申城、江蘇、浙江三地,而它們總共的大學生數量大致在351萬。”
劉建凱在白板上寫出三地的大學生數量,51/180/120,合計351萬。
然後,他把月份的使用者數字當作分子寫在351萬的上面,又計算比例,得出結果是17%。
最後,劉建凱強調的寫出這17%滲透的時間——15天。
60萬,17%,15天。
劉建凱指著白板上羅列出的數字,繼續說道:“分母的351萬一定是不準確的,我相信微信公司也未必能統計極其精確的數字,但它是一個相對有用的評估值,我們可以把它擴大到400萬,得出滲透比例是15%,也可以縮減上面60萬的數字。”
“這樣計算彈性空間,天之內對於一定區域的高校大學生群體滲透比例大致在13%17%,這不影響我的結論。”
“我的結論就是,微信展現出了極其驚人的生命力!”
溫保馬聽到這裡,給了一句有限的贊同,增加前置:“是的,微信在沒有對上企鵝的時候展現了驚人的生命力。”
毫無疑問,企鵝是橫亙在前面的大山。
劉建凱面對這種委婉的反對,點頭道:“是的,但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微信這種驚人的生命力應該贏得尊重,至少,在企鵝沒有全力轉型的現階段,我不認為微信公司就沒有活下去的機率。”
溫保馬皺眉道:“太輕視企鵝了,超過100萬的規模對於剛成立的公司固然是很驚豔的成績,但對於企鵝來說,1萬和100萬沒有太多區別。”
劉建凱反問道:“300萬呢?微信公司下個月月底的目標是300萬,溫總,你覺得300萬這個數字對於企鵝來說有區別嗎?”
溫保馬沉吟不語。
劉建凱繼續說道:“另外,我認為微信公司沒有火力全開,至少,百曉生超過300萬的極其活躍的職場使用者沒有進行匯入,俞興個人微博的活躍粉絲沒有宣傳,而且,微信公司還沒有在網際網路進行大規模的推廣,如果300萬還不被企鵝放在眼裡,那麼,500萬呢?”
他一直在追蹤微信專案這條線,今天一拿到清晰的資料,之前那種模糊立即戳破了,由此,也迅速拼湊出微信公司對於市場競爭的規劃。
極其明顯,百曉生的職場使用者,俞興的微博帳號,砸錢就見效的網際網路推廣,還有沒說出口的但一定可以利用的企鵝輿情。
這些動作一旦能夠疊加起來,500萬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縱然是企鵝這種巨頭,它也不能輕視迅速發展出500萬使用者的競品軟體。
既然不能輕視,這就意味著巨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