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去嗎?”許慶亮開口問道。
倒也不是他害怕去香港會被套麻袋,主要是周易過去兩次新聞釋出會的戰績有點過於嚇人。這冷不丁又聽到新聞釋出會,心裡多少有些發怵。
“去,為什麼不去。”
袁利有些不屑:“你又沒有什麼把柄,收了錢還是移了民?還是要敲詐他?別忘了你以前可還誇過他呢,言論自由他一個學法還能不懂?”
“……這倒也是。”許慶亮琢磨了一會兒,點了點頭。
是的,相比較於某些確實拿了錢或者有利益交換的文化界大拿,作為南方報業編輯的許慶亮是真沒收錢——
他只是單純的嚮往美國,外加恨國。
對他來說,美國的空氣都是香甜的。
而像許慶亮這樣的人,這一次冒出頭的還有很多。沒辦法,周易那一句aoe傷害拉滿的範圍攻擊著實是刺痛了他們的心。
他們實際上心裡比誰都清楚自己這麼做事是完美符合周易嘴裡的殖人定義的,但他們卻永遠不願意正面承認這一點。
全面跪倒西方,等於擁抱進步。
這才是共識。
如果可以的話他們恨不得脫下這身中國人的皮,換上美國人甚至於是日本人的皮。
可惜換不得。
退一萬步說,審美這種東西是很主觀的。
他們就是不喜歡《歸藏》這張專輯而已,所以沒忍住爆粗在網上罵了周易。而因為周易粉絲那不分青紅皂白的圍攻,他們這才不得不聯起手來。
這個理由合情合理。
至於說袁利自己,她就不信連自己上司都不知道的移民周易能知道。
再說了,誰說她作為美國人就不能對中國人的專輯評頭論足了?
哪條法律規定的?
言論自由懂不懂!
這可是新聞的黃金精神。
指出《青花瓷》的錯誤,周易還得謝謝她呢。
“周易香港演唱會,一場拙劣的兒童武俠表演。周易企圖借用黃沾的名聲來為自己洗清嫌疑,但這並不能服眾。不過,我很欣慰看到周易有願意承認錯誤的行為。
“要知道,站在國際社會的角度,美國之所以打伊拉克也只是因為……”
在臨走前,袁利還是寫出了自己作為新華社記者的最後一篇博文。不出意外的話,雙方再見時應該就是明年,那時候她就已經是擁有美國國際的美國人了。
與此同時,新華社內,一個人接到了個電話——廣州方面打來的,一個叫做崔淞明的男人,算是他的老領導了。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崔淞明就已經是香港新華社文體部副部長了,現如今在廣州養老。
而這位崔領導顯眼的功績之一,就是在九十年代初以三寸不爛之舌將迷茫的香港第一才子黃沾給拉了過來,讓其義無反顧的成為了港事顧問。
…………………………
“小子,這下你欠我一個人情了吧。”
香港,臉色越來越差勁,但笑容卻格外燦爛的黃沾結束通話了電話。
對過去這段歷史還真不瞭解的周易眉毛微挑:“你還有這人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