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確實跳過了送審環節,哪怕是《將軍令》這麼一首指向性極強的歌,但這不能對外說。
以周易現如今的地位,他哪怕就是上臺詩朗誦劍外忽傳收薊北,那導演組也不敢不同意。
作為國內音樂圈成立以來唯一一個爭氣爭到國外去的,現在又在國內搞出了音樂創收的新路子,距離被叫教父就只差年紀了,在春晚舞臺上叫你自信一點,在自己的土地上請說華語,底氣十足。
別不服,不服你也搞一個能幫助音樂行業賺錢的新路子來。
這可是一門潛在市場超過百億的大生意!
同樣是在23號,興許是為了給周易撐腰,又或者說是肯定周易的付出,央視財經在這個節骨眼倒是推出了一份潛在市場報道——
《付費習慣革命,周易成“盜版剋星”》
“據運營商統計,在現如今如火如荼的彩鈴市場中,有超70%以上的彩鈴使用者為首次音樂付費。
“周易透過降低消費門檻,讓‘音樂值得付費’從口號變成共識,《她說》、《夜曲》、《愛情轉移》成使用者首選。
“中移動高管透露周易歌曲拉動30%新增付費使用者,稱周易幾乎可以說是用一張專輯撬動了一個新型產業的發展,這是商業與藝術的雙重奇蹟……”
2004年,根據資訊產業部最新統計顯示:去年全國手機移動簡訊業務量比去年同期增長58.8%。以每條一毛錢計算,這一收入超過217億元;
截止到2004年,全國電話使用者總數更是達到6億4千萬。其中,行動電話使用者已經超過了50%。且,伴隨著以諾基亞為首的廠商相繼推出平價機型,這個數字還在飛速增長中。
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市場,可想而知。
彩鈴已經成為繼簡訊之後的第二大電信增值業務,哪怕對半砍,那也有100億以上的市場潛力。
24號,《音樂週刊》特刊釋出,內裡詳細介紹了周易為彩鈴市場拉新所帶來的增長——
《日均300萬使用者為音樂買單,周易成數字音樂付費啟蒙導師!》
“與去年同期相比,彩鈴市場業務銷售增長量高達171.4%!這其中周易以新專輯《噓》帶動的彩鈴下載量、推廣量居功至偉。據悉,截止到目前為止,周易歌曲彩鈴市場總下載次數已經突破一億一千萬……”
從19號到23號,五天的時間,從之前的破億到現在的突破一億一千萬。
增速雖然相較於最初的瘋狂勢頭有所放緩,但仍舊在不斷向上攀爬。
而更為恐怖的是,周易所啃下來的市場同樣惠及到彩鈴市場內的其他歌曲,並不是一個人吃獨食。
不光《兩隻蝴蝶》在飆升,連後發的《一萬個理由》現在都已經破了一千五百萬次下載。
《當代歌壇》:《不爭榜單爭格局!周易:我要讓所有人都有飯吃!》
“當同行們還在搶年度金曲、年度製作、年度專輯時,周易已經構建起了包含製作、發行、付費的完整生態鏈,他與同行之間已然不在同一個高度……”
《中國青年報》:《從歌手到產業領袖,周易定義華語樂壇新生態!》
“犧牲個人專輯口碑推廣彩鈴,卻讓《模特》等實驗性作品被聽見。以前歌壇是大魚吃小魚,生態一步步被銷燬,現在是周易建造了一個新池塘並號召大家一起來養魚……”
25號,《人民日報》所發表的標題就簡單多了——
《周易:樂壇新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