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勝(上)

簡單來說,魯陽關在魯陽、雉縣交界處,關北是魯陽縣境,關南為雉縣,因關城在山嶺北半部分,故此關屬魯陽——從名字就能看得出來。

此路地勢險要,驛道從山上經過,不是很好走。

國朝張協曾有詩云:“朝登魯陽關,峽路峭且深。流澗萬餘丈,圍木數千尋。咆虎響窮山,鳴鶴聒空林。”

可見一斑。

旬日之前,曾有流民軍一部北竄,試圖經魯陽關北上擄掠。

將軍樓權其時只有兩千屯田兵,接到命令後,揀選了一千五百人,抵達魯陽關城戍守。

一番激戰後,堪堪擊退了賊軍。

三鴉道附近多窮山僻壤,人煙稀少,賊軍野無所掠,便撤走了,再也沒出現過,魯陽百姓逃過一劫。

“咱們所在的山谷,便是三鴉道的第三鴉了,西南離魯陽關五十里,東北距魯陽縣二十里。”文吏繼續說道。

陳有根看了許久,最後歎服了:“這些都是君侯巡視魯陽時,帶人查探所得吧?朝廷的那些圖,屁用沒有。”

文吏也有些佩服,陳侯真是做大事的人,親自走了好幾遍三鴉道,還對朝廷的地圖進行勘誤,非常厲害。

他很清楚,地圖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得到的。

行軍征戰,不識交通地理、風土人情、氣候物產,枉為大將。

在很多紙上談兵的人眼裡,彷彿就沒有交通、地形一說,走哪裡都一個樣似的。

很多道路,先秦時期就開闢了,至今沒有大的變化,就是因為地形。

春秋時期,楚國伐申滅鄧,又破應國,將勢力深入中原,彼時魯陽就是應國國土。

楚文王在此修建包括魯陽關在內的楚長城,並打算經此關入中原,可見當時人們就知道該怎麼走。

但知識這種東西,在沒有擴散開來之前,註定只屬於少數人。

三鴉道這種驛道,除了附近的百姓、經常出遠門的商人以及受過良好教育計程車人之外,並不為太多人知曉。

古來行軍征戰,經常有人被敵軍繞道偷襲,就是這個原因。

或者忽視了,或者他壓根不知道還存在這麼一條路。

侯脫賊軍似乎是知道有這條路的,這就已經不錯了,畢竟這不是南陽、洛陽之間的主要通道。

文吏又繼續講了很久,陳有根一邊吃一邊聽著。

直到天色完全黑了下去之後,便下令進兵。

他們這一路由一千府兵、一千府兵部曲及義從軍千人組成,共約三千兵、馬一千五百餘匹。

出發之前,臨時從廣成澤加強了四千餘匹騎乘馬過來,以增強機動性。

每匹馬都攜帶了大量煮熟的豆子、醋泡過的胡餅,幾乎所有負重都用來馱載糧食了。

到魯陽關的時候,他們會最後補給一次,隨後便晝伏夜出,深入敵境——事實上,為了養成習慣,調整作息,在魯陽縣境內他們就開始這麼做了。

這一路是奇兵,陳有根深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