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一章

自己和潤生再配合新打造的專業器具,對付他們,應該問題不大。

而這頭能馭倀的死倒,其實有些超綱了,一上來就是如此難度,心裡還真有些沒底。

最重要的是,這個死倒生前是被害人,要是蔣東平變的,實在不行該幹也就幹了,可對這位,自己去主動幹它,好像有些不合適。

但就在它頭轉到一半,再挪過去一點就能和男孩四目相對時,它身上竟然升騰起了陣陣黑霧,像是體內的水汽正在被蒸發一樣。

死倒重新轉回了頭,面向墓碑。

自它喉嚨深處,傳來嘶啞的摩擦聲,渾身上下的太歲也都在開始顫抖。

相似的一幕,李追遠在貓臉老太身上也見過,那是在自己給出復仇方案後,她的怨念有了消散的趨勢。

魏正道在《江湖志怪錄》裡就寫過

【死倒,集江湖怨氣穢氣而生。】

【若怨念無解,則遊蕩江湖沼澤之地,危害人間,當以天道鎮殺之。】

先前看書時,李追遠就留意過這後一句,尤其是這個“怨念無解”。

既然死倒是以怨念為載體誕生的,那麼化解掉它的怨念,它不就消散了麼?

就像是那隻黑貓,它就快要完成復仇,也快要解脫了。

那麼,書中的怨念無解,似乎指的就是仇人已不在或者無法找到,死倒無法透過這一方式自我消解,只能不停遊蕩在水系之間,對活人造成危害,必須要解決掉他們。

真的,只是這麼單純麼?

那為何不提“怨念有解”呢?

《正道伏魔錄》裡,記載的全是鎮殺死倒的方法,似乎在作者視角里,早就預設了“怨念無解”是唯一選項。

但他本可以不提的,句子也是通順的。

李追遠猜測,這應該是那個時代的政治正確,那就是死倒這種陰邪之物,絕對不能危害到活人。

魏正道之所以在書里加上這一句“若怨念無解”,其實是故意地畫蛇添足,他既不想反抗他當時的政治正確,卻又在寫書時加了一個暗示後門。

因為,“若怨念有解”,也不用教什麼具體的方法,你幫著死倒去解決掉怨念物件就好了。

但幫邪物傷害活人,那不就是典型的助紂為虐麼?

正道人士,怎麼可能幹這種事呢?

不要提什麼冤有頭債有主,也不要想做什麼理由申辯,要是政治正確能這樣被影響到,就不叫政治正確了。

不過,李追遠忽然發現,自己和太爺所遇到的每件事,似乎都走的是“怨念有解”。

看來,自己和太爺走的,的確不是“正道”啊。

……

針對蔣家人的筆錄,正在進行。

死人其實並不算什麼大事,亡故的、病故的,意外的,事故的,只要一個地區人口足夠稠密足夠多,那哪天沒死人才叫怪事。

但兇殺就不同了,民眾對此的關注度極高,且極容易引起社會恐慌。

因此這次,一口池塘裡挖出三具屍體,其性質可謂極其惡劣,怕是連市局也都在著重關注此事,譚雲龍估計,很快由市局牽頭的專案組就會下來。

除此之外,要是確認涉黑涉暴,那後期針對全市的打擊清掃活動也必然會開展。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

走出所長辦公室的譚雲龍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轄區內出現這種惡性案件,不光所裡,縣裡的壓力都很大,如今唯一能做的補救就是以最快的速度破案,爭取突出表現。

壓力,層層下放,最終落在了譚雲龍身上。

譚雲龍點起一根菸,走進審訊室,他要親自審訊那幾個在池塘邊企圖阻止挖掘的蔣家人。

審訊進行得很順利,一是他們心理素質與專業素養本就不行,蔣家其實就是靠蔣東平一個人撐起來的,現在蔣東平沒了,餘下這幾個,就是群臭魚爛蝦。

二是譚雲龍進行了誘供,暗示他們蔣東平已經死了,你們趕緊交代,把髒水都潑到蔣東平這個死人身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