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歹崇禎還是個皇帝,朝中尚有忠臣良將,麾下也有可用之兵。
即便局勢再艱難,大不了發動天下百姓,同仇敵愾,共御外敵。
就像那北京保衛戰時,所有人為了抵禦外敵,擰成一股繩去戰鬥。
朱元璋想著想著,視線不由自主地向天幕看去。
他也很好奇,後人口中的永樂大帝朱棣,到底能不能給大明逆天改命。
......
【反了!全都反了!】
【滔天怒火,在你胸腔炸開。】
【帶著當年靖難奪位的狠厲,你咬牙切齒。】
【朕的江山,朕親手從侄兒手裡搶。】
【不!打下來的江山,豈容豎子敗壞至此。】
......
崇禎年間。
朱由檢嘴角泛起一抹苦澀的笑意,那笑容裡滿是無奈與悲涼。
他怎麼就變成了永樂大帝朱棣口中的“豎子”。
他接手明朝的時候,就是一個爛攤子,已經是內憂外患的局面。
內有政治**,東林黨和閹黨之間如同兩條爭鬥不休的惡犬,互相傾軋,爭權奪利。
整個朝堂,被他們攪得烏煙瘴氣。
為了整頓朝綱,他耗費了無數心血,終於剷除了魏忠賢一黨。
本來以為朝堂能清明,可是東林黨又開始整日爭論不休。
而外部,女真族不斷入侵明朝邊境,邊境的百姓苦不堪言。
再加上各種天災不斷,導致饑荒嚴重,民間甚至出現了“易子而食”這樣慘絕人寰的景象。
百姓活不下去,於是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為首的農民起義軍不斷壯大。
他們多次攻城掠地,嚴重動搖了大明的統治基礎。
為了應對農民起義和滿洲的入侵,朝廷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軍費。
可國庫早已空虛,又為了彌補財政虧空,朝廷只能不斷加重稅收。
百姓不堪重負,越來越多的人被逼無奈,加入了起義軍,使得農民起義的規模繼續擴大。
朱由檢何嘗不知道,這就是一個惡性迴圈,一個無解的死局。。
可是,他已經到窮途末路的階段了。
還好他從天幕中得知,還可以抄幾個宗親來充實國庫,來解燃眉之急。
可他還是對明朝未來感到很是絕望。
於是,他的視線急切的投向天幕,眼中也閃過一絲期待。
他想知道永樂大帝朱棣,能否有解決這個困局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