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1章 延續千年的思想戰爭,被篡改的先秦學派.

“周公旦想的太簡單了。”

“一旦王室衰弱,諸侯國勢力增強,可不就會禮崩樂壞嗎?”

“人都是有**的,明明可以做大做強,怎會甘於禮樂約束伏低做小?”

嬴政看著天幕中對西周的這一段描述直皺眉。

禮的崩壞使得周王室對諸侯國失去威懾力,諸侯國可以隨意擴充套件疆域,社會動盪不安。

樂的破壞則更為嚴重,不過他本就重禮輕樂,也不甚在意。

所以他統一六國之後,就廢除了分封制,設立郡縣制。

禮崩樂壞的時代已經過去,秦朝需要儘快恢復秩序與等級,這時候以法治國才是大勢所趨。

......

“禮崩樂壞啊!”

孔子不禁老淚縱橫。

在周平王東遷之後,周天子的威信一下子跌到谷底。

諸侯國紛紛坐大,彼此之間混戰頻發,天下動盪不安。

這世道啊,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諸侯國內,臣弒君,子弒父的悲劇不斷上演,各種僭越行為堂而皇之地出現。

如今,禮崩樂壞的局面已經極其嚴重。

眾多有識之士為了結束這紛亂世道,苦思治世良策。

他也是其中之一。

他從西周的經驗中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治世思想,概括起來就是兩個字,“仁“和“禮“。

治國方略上,則是主張“為政以德”。

為了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恢復周禮,他開始周遊列國。

他對禮制分明,倫理規範的周公時代格外向往,希望周禮能拯救正在崩塌的社會秩序。

然而,他已經走過了好幾個國家,卻始終無法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仍然無法阻止禮樂繼續崩壞。

“哎......”

孔子長嘆了一口氣。

......

【於是,諸子百家開始紛紛出現,並且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