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9章 為什麼大明將亡之際,藩王都袖手旁觀

而他在上位之後,為了其統治的合法性和正統性,他不得不給予藩王們在洪武朝所受到的特權。

然而,鑑於自己曾經的造反經歷,他又不得不對藩王們做出必要的防範。

因此,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進行清算與平反。

朱允炆的弟弟,先降封,再廢為庶人。

他站錯隊的弟弟遼王,自然會遭受貶斥。

對於**而亡,撕下建文朝廷“仁義道德”假面具的湘王,他內心充滿了感激。

所以他在登基之後不久,便派人前往荊州,為湘王及其王妃重立衣冠冢,並將建文朝廷賜予的惡諡“戾”改為“獻”。

在建文時期被廢的幾位親王,自然也得到了平反和復封。

當然,這一切並非出於仁慈,而是為了穩定政權。

當他的統治日益穩固後,他對那些恃寵而驕,甚至暗懷異心的宗室們同樣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打擊。

而他也削減了藩王的軍事權力,以確保他們無法再對皇權構成威脅,防止藩王造反。

朱棣心中驚疑不定,面色突然難看了幾分。

難道這就是藩王們在大明危難之際無動於衷的原因嗎?

因為他們手中沒有兵權,即使有心為國家出力,也顯得力不從心,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明亡國。

若真是他的原因,那他豈不是大明的罪人?

......

【朱元璋的後代,這些曾享受了兩百多年榮華富貴的龍子龍孫們,在國家遭遇危機時,作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他們表現出來的對大明的熱愛卻遠不及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長期受壓迫的平民百姓。】

【這裡有兩個故事,或許能揭示一些真相。】

......

洪武年間。

朱元璋的臉色顯得異常複雜。

朱家子孫,他都寄予了極高的期望,而且給了極其優厚的生活條件。

然而,這些朱家子孫的表現卻讓他深感失望。

他們不僅未能如他所願地守護大明江山,甚至連對大明的熱愛都顯得如此淡薄。

這讓朱元璋感到十分憤怒與不解。

這簡直就是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

朱元璋的臉色逐漸鐵青,怒火在心中燃燒。

他分封藩王,設立宗親制度,難道是個笑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