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還有一個職業,致死率非常高、待遇極差卻又很搶手的職業,那就是外交使節。】
【而且他們都是越作越好。】
【作好了功成名就,作死了大軍在後。】
【表面上是代表華夏去交流的,實際上就是幹一些殺權臣,調戲別國太后,要王下跪等作死的操作。】
【目的就是讓對方殺自己,讓我方師出有名。】
......
劉弗陵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意,眼中閃爍著決絕的光芒。
匈奴扣押蘇武多年,甚至還謊稱蘇武已經死亡。
這不僅是對一位忠臣的侮辱,更是對大漢尊嚴的踐踏。
蘇武在苦寒之地,受盡折辱,仍然心繫大漢。
如今蘇武已經平安歸來,匈奴的這筆賬是時候徹底清算了!
......
【樓蘭,以前是個國家,大家都聽說過吧?】
【如今已深埋於疆省維吾爾自治區,巴音多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的廣袤沙海之中。】
【為什麼書裡那麼多樓蘭?】
【就是因為樓蘭把使臣給殺了,但是還沒等我們動手,樓蘭自己就沒了。】
【連那些詩人都憋屈的慌,就瘋狂的寫了一首又一首的詩啊!】
【什麼“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什麼“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什麼“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
......
提及樓蘭,劉弗陵的眼中閃過一抹更為深沉的寒意。
匈奴是明目張膽的結仇,樓蘭則是反覆無常的牆頭草。
樓蘭的地理位置極為關鍵,正好卡在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上,是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地。
其地界北鄰匈奴,南接大漢,如此夾縫中求生的境遇,迫使樓蘭不得不時常在兩大勢力間權衡利弊,以求自保。
而樓蘭與匈奴更為接近,使得樓蘭在多數時候傾向於向匈奴示好。
先帝劉徹,雖對樓蘭之舉略有不滿,但出於全域性戰略考量,並未對樓蘭進行軍事討伐,而是邀請樓蘭王至長安一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