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日本士兵,美國士兵也隨身攜帶糖果;二戰時,美國為蘇聯援助的食物物資中,糖就有67萬噸。可見,戰時對於糖的儲備多麼重要。
4.糖可以生產酒精
很多人都不知道,白糖其實可以生產酒精。1926年,在當時生產糖的“王國”塞班島,同時建有一個酒精製造工廠,因為酒精是製糖工業中一種天然的副產品。
酒精對於戰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製作化工原料和燃料新增劑,同時也可以做醫用。
5.日本缺乏糖料,但對糖十分喜愛。
日本人對甜點可謂十分喜愛,製作甜點少不了糖。但日本屬於溫帶、亞寒帶氣候,並不適合種植糖料作物。
奈良時代以後,糖被傳入日本,一開始是被當作貴重藥材使用。後來日本嘗試種植甘蔗,但產量很低,發展慘淡。
進行殖民擴張以後,日本在中國和菲律賓以及塞班大規模的種糖、製糖。例如鐵嶺糖場、奉天糖場等。19世紀三十年代,每到糖收穫的季節,運到日本的量就有1200噸。
從19世紀60年代到現在,日本已形成獨有的甜品風格。市面上流行的大福、銅鑼燒、餡蜜、京果子等等這些都是日本有名的甜食。
不過,二戰時的通貨膨脹使得白糖的價格上漲400倍,這讓日本十分頭疼。
二戰後期日本被經濟封鎖,為購買糖更是損耗大量金銀,當時報道稱,造船船長都未必吃得起白糖。
糖的用途如此之多,現在看來糖作為戰略物資,成為戰時硬通貨並不足為奇。
戰爭時代,如果帶著黃金可能會被人盯上,引來災禍。但如果帶著白糖,顯然更有價值一些。關鍵時刻能救命的東西,多少真金白銀都換不來。
李老進了車間之後,就滔滔不絕的給劉軍墾他們普及關於糖的一切知識。
別看劉軍墾畢業於軍校,又是部隊出身,但是對於這些他還真的不那麼瞭解。
對於糖屬於戰略物資他是知道的,但是為什麼屬於戰略物資他還真的沒有深究。
現在聽著李老娓娓道來,一幫人對於糖的認知無形中拔高了許多。而軍墾大學來的專家又跟著補充了一些,讓劉軍墾不由得已經下了決心,不惜代價,一定讓這個糖廠活起來,不是為了什麼理想信念,而是以防萬一。
他雖然是市長,但同樣也是軍墾戰士,對於這樣重要的企業,絕對要儲存下來。
留下具體的人商量對於糖廠是改造方案,石磊又陪著劉軍墾去了棉紡廠和毛紡廠。
這幾個工廠目前面臨的困難其實都一樣,裝置陳舊落後,產能低下,產品銷路不暢,生產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
這些事兒對於軍墾城來說其實真不算事,這些簡單的流水線裝置,只要有圖紙,軍墾機械廠就完全能夠生產。
而紡織機械這一塊,如今國內並不落後,北疆這個地方是我國優質的長絨棉基地,又有著大量的毛皮,所以生產這一塊根本不算問題,投入一部分資金就解決了。
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最主要的是銷路問題,基本上銷路有了,事情也就徹底解決了。
而如今軍墾城產品都是面對全世界的。他們這點產量哪裡禁得住賣?
隨意劉軍墾再跟石磊具體的商量了細節之後,他也就撤了。畢竟新官上任,軍墾城那邊也同樣需要他做決策。
事情談完之後,石磊是有些不痛快的,因為劉軍墾雖然答應了為這幾家企業注資包銷產品,但也同樣提出了一個苛刻的要求,那就是投資人要佔51%的股份。
這就等於變相的成為了這幾家工廠的實際話事人。
石磊不痛快也沒辦法反對,不答應人家就不管。那麼企業就只有倒閉這一條路了。
其實這個過程內地九十年代就已經大規模實施了,幾個企業能維持到現在,還真的是主管部門長期努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