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英迪拉要領葉雨澤去參觀,楊革勇趕緊湊了上來,拉著還在猶豫的葉雨澤就走。
主要是這個英迪拉太迷人了,弄得楊革勇心裡直癢癢。
英迪拉一路上滔滔不絕的介紹著這裡的名勝古蹟,比如德里紅堡、印度門和顧特卜塔。
德里紅堡(Red Fort)是莫臥兒帝國的象徵,擁有紅色砂岩建造的高大城牆,內部包含宮殿、庭院和博物館,是瞭解印度歷史和文化的絕佳場所。
印度門(India Gate)是為了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印度士兵而建,是新德里的標誌性景點之一。
顧特卜塔(Qutub Minar)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高達73米,是瞭解印度古代文明的重要視窗。作為世界上最高的磚砌高塔,顧特卜塔象徵著穆斯林征服印度的歷史。
開始兩個人都沒有明白這個紅堡是咋回事兒?隨著英迪拉的講解,他們終於搞清楚了,原來講的是莫臥兒王朝。
但是這個王朝卻是,1526年-1858年)是突厥化的伊朗—蒙古人帖木兒的後裔巴卑爾自今中亞南下攻入印度建立的封建王朝。
在帝國的全盛時期,領土幾乎囊括整個印度次大陸,以及中亞的阿富汗斯坦等地。是一個伊斯蘭教封建王朝。
兩個人無語了,這個也值得驕傲。
最好玩的就是接下來的內容,巴卑爾逝世後,其子胡馬雍在1540年為蘇爾王朝的舍爾沙戰敗,被逐出印度。
但是他隨即重整兵力,於1555年捲土重來,恢復了帝國。自第三任皇帝。
阿克巴到第六任奧朗則布統治時期是莫臥兒帝國的全盛時期,帝國的疆域經過逐步的擴張而達頂峰,經濟繁榮。
奧朗則布去世後,莫臥兒帝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逐步緩慢,1857年,印度民族起義爆發之後,英國擊敗西帕衣團,並徹底廢除已經有名無實的帝國。
注意最後一句話,是英國擊敗了西帕衣團……
葉雨澤默然不語,不知道該說啥?楊革勇傻乎乎的問了一句:
“這個紅堡對於你們象徵什麼呢?一部侵略史?”
英迪拉瞪他一眼,指著最後那一段讓他自己看,可楊革勇看不懂,英迪拉一字一句給他念。
1857年的印度反英起義中,民族起義軍與英軍在紅堡激戰,華麗的宮殿遭受了不小的破壞。1947年8月15日,印度獨立,國旗第一次在這裡升起。紅堡也成了印度民族力量的象徵。
楊革勇感慨一句:“真不容易,原來是這樣啊。”
葉雨澤被他氣笑了,提他一腳:“你嚴肅點。”
楊革勇這才收斂表情,周圍的人都看過來,他也怕捱揍,人家一個個目光都不對了。
不過不得不承認,紅堡雖然是突厥人建立的,但真的非常有氣魄。
它位於德里東部老城區,緊鄰亞穆納河,因整個建築主體呈紅褐色而得名紅堡。
整座城堡都是用紅色砂岩所建,佔地面積195*548*34立方米,周圍城牆高聳,氣勢非凡。
城堡內的建築包括明珠清真寺、公眾廳與私人廳以及專供皇帝使用的冉瑪哈勒宮等。
紅堡有護城河環繞,東北角為建於1546年的薩林加爾古堡(Salimgarh,四面環以厚重的圍牆。
圍牆為石質,總長度約2500米,高度臨亞穆納河一側稍低,臨德里主城區側偏高,從16米至33米不等。
印度人心目中的紅堡就是中國人心目中的故宮,他號稱世界上最鮮豔的皇宮,很多印度人說到舊德里城,一定要去參觀德里紅堡群。
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