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去東面百餘里的貔子窩”。
“廣鹿島對面?嗯嗯!不錯不錯,離俺墩堡不算遠,也有個照應!”
秦逸跟倪大寒暄幾句,眼看鹽糧都上了雪橇,對和尚使了個眼色,然後對倪大雙手抱拳作揖。
“伯健兄,剩餘鹽糧半月後的二十八,我讓和尚帶車架來領,麻煩老哥了!”
“沒事沒事!放心吧!時辰不早,老弟啊!一路順風!”
“告辭!”
“再會!”
……
貔子窩是遼南當地俗稱,特產一種比黃鼠狼大、比狐狸小,頭臉像熊的貔子。
原本歸屬遼東都指揮使司金州衛轄下,沿海從西往東建了四座堡城,守護住入海的河口。
名為“望海堡、紅嘴堡、歸服堡、黃骨島堡”。
現在這些大明遼南的沿海堡壘,全都毀於戰火之中。
白骨累累、斷壁殘垣。
秦逸選定的望海堡,在黑山墩百里外,沙河、清水河入海口之間,金頂山南面。
從黑山墩出發,雪橇隊在冬月十五下午,終於抵達目的地。
沿著南坡平緩的山道,二十四輛滿載人員物資的雪橇,緩緩在望海堡廢墟前停下。
背山面海的石砌堡壘本就不大,四方的堡體周長不過兩百步,如今已經坍臺成亂石堆,好在原本石堡外圍,還有大片夯平的區域。
“就這裡了!安營紮寨!”
秦逸大手一揮,眾人歡呼一片。
這些日子小團隊已經習慣了令行禁止,救命恩人“秦將軍”說一不二。
每家的男丁趕車幹體力活,女眷做飯餵馬,半大小子們跟著將軍訓練。
雖然吃飽穿暖,但在遼東雪季跑長途,那也是相當的辛苦。
現在終於有地方落腳,暫時又不缺鹽糧,所有人都很是興奮。
按照路上行車的習慣,裝滿物資的雪橇車,被圍成一個每邊六輛的正方形。
各家毛皮帳篷都被支了起來,男人們拿著斧子、砍刀去周邊伐木砍柴,女眷們忙著將卸下的馬騾喂水餵食。
在秦逸指揮下,百餘人秩序井然,和尚每次都嘖嘖讚歎。
“哥!你真厲害!”
“那必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