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泉,桂花村的村長,年輕時去縣裡做工,跟著掌櫃跑過幾次貨,認了點字,後來回村後在村裡做了好些事有了一定的聲望,前任村長就把這個位置交給了他。
單看趙村長的面色好像只比江大川大上幾歲,實際上已經五十有八,足足大了江大川十三歲,依舊是家裡的幹活一把手,老當益壯這個詞形容他很貼切。
家裡的農活兒,村裡的大小事都是一把抓,村民間有矛盾糾紛,村長從不偏不倚,處事公正。
李秀蘭很快就把水燒好端上來,江大川面前放的是一碗茶水,茶是趙家人去山上摘的野茶,趙村長的大兒子自己炒的。
趙村長的大兒子以前被送去外縣的茶鋪做學徒,學了點炒茶的手藝,只不過那年遇到趙家老太爺仙逝,也就是趙大泉的爹。因著這事趙家大兒子被緊急叫回,之後就沒有再去外面。
江花看著爺爺端著茶水喝,也跟著端著自己面前的水碗喝。
居然是甜水,這個顏色看起來不是紅色,那必然放的是白糖。這裡白糖比紅糖貴多了。
“來,花兒,吃些零嘴兒。”秀蘭奶奶又拿了一包點心,一碗花生出來。
“啊,奶奶,我……”
李秀蘭輕輕噓了一聲,眼睛笑眯著示意江花不要再推辭。
“你喜歡吃就吃,別跟奶奶客氣,難得來家裡一回,我看你現在精神頭比以前好很多,可千萬要聽你孃的話,不能再隨便跑出去了。”
李秀蘭想起那天從河裡打撈上來的場景,心裡也是後怕,看著眼前這個孩子現在乖乖在自家做客,心裡默唸幾句菩薩保佑。
江花看著眼前這個胖胖的婦人笑臉盈盈,自己也跟著笑起來。
“謝謝奶奶。”隨後拿了一個花生剝開來吃。
李秀蘭見孩子吃花生,這才慢悠悠出了屋子把空間留給兩位老漢。
江花默默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聽著兩位爺爺聊天。
從兩老漢口中得知這個縣是臨江縣,再往上府城是青州。
趙家小兒子在臨江縣的一酒樓做後廚,前幾日託人寫了信回來,信上說,這一次的難民進入青州是西南王的意思,除了青州,其他幾個西南王轄下的州府都有難民進入。
北邊大面積鬧雪災,現在北邊的兩位王爺不知道在忙活什麼,並沒有妥善安置這些災民,就造成大量人口逃荒出來。
“現在縣裡的糧價都漲了兩文錢,看這個情況怕是不好。”從收到信,老村長心裡就一直有塊石頭。
這幾日天也不見晴,更是愁。
江花吃了一顆花生就沒有吃,只是默默坐在小板凳上喝甜水。一邊聽一邊猜測,另外兩位王爺是不是叫東北王和西北王。或許還有一位東南王,只是不知道這幾位王爺和皇上是什麼關係?
唉,訊息實在是不多,不過按西南王這個接收人口的方式,這幾位王爺往後肯定得有事發生。就看後面西南王是否能妥善處理這些難民,才能判斷現在居住的地方是否安全,一切也只能等,啊~太難受了,這種被動的感覺。
天天吃不飽飯就算了,現在連生存環境也受到了威脅。
江大川和趙村長交換完訊息,村長的意思是他挨家挨戶走一遍叮囑一番,讓大家在家靜靜等待,該去地裡還得去地裡,有一分耕耘算一分收穫,要是縣裡有訊息送來會立即通知大夥兒。
“大泉哥,那我們就先回去了。”
“爺爺再見。”
江花牽著江大川的手往院子外走,李秀蘭急匆匆跑出來,手裡揣著東西就往江花懷裡塞。
“來,用衣服兜著,回家吃哈。”
江花哭笑不得,剛剛只吃了一顆花生,不想多吃,因為花生貴,能賣上價錢。這會兒全在自己懷裡,甚至還多了不少。
那包點心自己沒開啟,估計秀蘭奶奶以為自己不愛吃才沒拿出來。
江大川也不再客氣,只說道:“花兒快謝謝你秀蘭奶奶。”
“謝謝奶奶。”
一番道謝後,祖孫倆才回家去了。
“老大媳婦,晚上家裡把那塊臘肉做了,給你秀蘭嬸家端一碗去。”邱氏看著孫女揣回來的一兜子花生,心裡瞭然。
言氏:“是,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