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章 老蠶匾與新繭房 4

四、老蠶匾與新繭房

深夜的桑園飄著細雪,夢瑩陪著趙一歌檢查智慧蠶房的越冬裝置。老式蠶匾與ai溫控箱並排而立,木頭上的雕花與金屬面板的指示燈交相輝映。“記得這個嗎?”趙一歌摸著老蠶匾的邊緣,那裡還留著她十六歲時刻的“夢”字,“那年暴雨沖毀蠶房,你抱著這匾哭,說上面有你媽的手澤。”夢瑩輕輕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回憶的溫柔。時光荏苒,老蠶匾與新繭房並肩而立,恰似傳統與現代和諧交融之典範。”趙一歌感慨,目光掃過ai螢幕上跳動的資料,“每一代蠶農的心血,都在這光影中延續。”夢瑩微笑,心中默唸無論歲月如何變遷,那份對生命的敬畏與熱愛,始終如一。

雪片落在智慧繭盒上,透明箱體裡的“月光蠶”正吐著熒光絲,在黑暗中勾勒出淡淡的錦鱗紋。夢瑩忽然想起錢程展示的《蠶織圖》,想起張恆工作室裡的蟲蛀葉畫,忽然覺得自己這些年的奔波,不過是在織就一張更大的網——網這邊繫著南充桑園的綠意、青石板的古樸、順慶米粉的醇香;網那邊連著米蘭秀場的璀璨、巴黎工作室的創意、深圳直播屏的鮮活,而中間穿梭的,是三代人掌心磨礪的繭痕、母親臨終前細密的針腳、祖父繅絲時悠揚的歌謠。夢瑩眼中映著雪光與螢光,心中湧起對未來的期許。雪光映照下,夢瑩彷彿看見祖父在桑樹下哼唱的情景,那悠揚的曲調穿越時光,與智慧繭房內的微光交織,宛如一場跨越世紀的對話。夢瑩深知,無論科技如何進步,那份對蠶桑的深情與對技藝的堅守,始終是連線過去與未來的紐帶。

“錢總剛才說,”趙一歌忽然從棉襖裡掏出個小布包,“他把產業園的股份分了1%給村裡的養蠶戶,用的是你設計的‘繭紋’股權證書。”布包裡躺著一枚新制的銀簪,簪頭是半朵玉蘭花,花蕊處嵌著顆智慧晶片——“說等你老了,這簪子能自動報警,防止你在繃架前坐太久。”夢瑩接過銀簪,輕撫花蕊,眼中泛起淚光。她想起母親曾說過,玉蘭花象徵堅韌與希望。如今,這簪子不僅是科技的守護,更是對蠶桑情懷的傳承。她深吸一口氣,望向繭房,心中默唸無論未來多遠,這份堅守永不褪色。

夢瑩笑出聲,雪花輕觸銀簪,瞬間化為晶瑩珠滴。她驀然望見遠處觀光塔上映出《蠶織圖》的生動投影,古蠶婦身影與現代機械臂在夜幕中交織,江對岸,昔日老繅絲廠的遺蹟正蛻變為絲綢博物館,其外牆鑲嵌著錢程祖父當年深埋的殘緞遺韻。夢瑩心絃微顫,彷彿目睹歷史與現實在光影交錯間相融,那份對蠶桑的執著情感,宛若堅韌之絲,綿延三代人的心血與汗水。她輕揚嘴角,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堅定,深知這份傳承,將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雪越下越密,智慧桑園的保暖系統自動啟動,暖光從每片桑葉的脈絡間透出,像給整個桑園織了一件發光的繭。夢瑩忽然明白,所謂絲綢的經緯,從來不是簡單的橫豎交錯,而是時光與記憶的纏繞,是傳統與現代的共振,是無數個像趙一歌、錢程、張恆這樣的人,用掌心的溫度、眼中的星光、未說出口的牽掛,共同織就的、永不褪色的繭。夢瑩輕步走向桑園深處,每一步都踏在歷史的迴響上。她抬頭,夜空中星光與暖光交輝,彷彿看見祖父的微笑,母親的期盼,還有自己心中那片永不凋零的桑田。這份堅守,不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對故土深深地眷戀。她閉上眼,心中默唸無論歲月如何變遷,這份情懷將永存心間,如絲般綿長,如繭般堅韌。她睜開眼,彷彿穿越時光,與這日新月異的科技並行,內心依舊如初見般鮮活。她深知,歲月流轉,世事更迭,唯有這份情懷,如同柔韌的絲線,緊緊纏繞在每個深愛這片熱土之人的心間,歷久彌堅。

當零點的鐘聲從嘉陵江上傳來時,三人的手機同時震動——是張恆發來的設計稿郵件,主題欄寫著《致所有讓絲綢呼吸的人》。附件裡,那個奔跑的少女剪影旁多了行小字“每個繭都是時光的琥珀,而破繭的勇氣,藏在每根願意與世界共振的絲裡。”夢瑩的眼眸中掠過一抹溫柔的感動,嘴角不經意間勾勒出一抹淺笑。她輕點螢幕,回了一封簡短的郵件“感恩同行,不負韶華。”夜色漸深,桑園的暖光依舊溫柔,她轉身走向工作室,心中那份對蠶桑的熱愛,如同江水般綿延不絕,照亮了她前行的路。鐘聲悠揚,夢瑩的腳步輕盈而堅定。

雪落在老蠶匾的“夢”字上,落在智慧繭盒的熒光絲上,落在順慶米粉的湯麵上,也落在三代人掌心的繭紋裡。南充的冬夜,就這樣在絲綢的經緯間,溫柔地裹住了所有關於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故事,像只巨大的蠶,正在為下一次破繭,默默織就著最溫暖的巢。夢瑩輕撫繭盒,心中湧起無限感慨。這份感慨,如同江水般深沉,她深知,每一個繭紋裡,都藏著無數個日夜的堅守與期盼。夜色中,桑園的暖光與星光交織,彷彿在訴說著絲綢的千年傳奇。夢瑩的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期許,她相信,這份傳承,將在新時代的浪潮中,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