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畫卷與私印慶功宴的水晶燈映著嘉陵江的倒影,錢程的西裝袖口閃過
“繭紋”袖釦的微光。他展開畫卷的動作像在拆解一件珍貴的蜀錦,宣紙展開的剎那,《蠶織圖》上的宋代蠶婦彷彿活了過來——她們手中的蠶箔,竟與產業園裡的智慧養蠶裝置有微妙的呼應。
畫卷之上,蠶婦們勤勞的身影與智慧化養蠶車間的高科技場景交相輝映,宛如一幅跨越時空的畫卷,細膩地訴說著絲綢技藝從古至今的傳承與革新。
錢程輕輕撫摸著畫卷,眼中閃爍著感慨的光芒,緩緩說道:“千年技藝,今朝重煥新生。”他指向圖中蠶婦手中的桑葉,那桑葉的紋理竟與現代蠶絲蛋白提取技術暗合,彷彿古今對話,桑葉脈絡中藏著科技密碼。
夢瑩凝視,心中湧起對先輩智慧的敬畏,亦感慨於今人創新的力量。畫卷與車間,傳統與現代,在此刻交融,訴說著絲綢文化的生生不息。
“故宮的修復師說,原畫的絹底用的是嘉陵江流域的桑蠶絲。”錢程的手指停留在《蠶織圖》上描繪的
“浴蠶”與
“織帛”場景,落款處
“歐陽夢瑩”的硃紅私印還帶著新泥的潮氣。她特別吩咐在綾邊繡上一行小字——‘經緯千年,初心如繭’,彷彿在訴說著織物上繪畫的悠久歷史與不變的初心。
夢瑩輕觸那行小字,心中泛起漣漪。夢瑩眼中閃過一絲光芒,彷彿看到了絲綢文化的脈絡在歷史長河中延綿。
她低聲輕語,聲音中帶著一絲敬畏與感慨:“每一絲都承載著歲月的厚重與沉澱,正如我們的堅守,雖細微卻堅韌不拔。”趙一歌點頭,眼中映出對未來的期許,兩人並肩而立,彷彿與畫卷中的蠶婦一同織就著絲綢的輝煌。
夢瑩的指尖劃過畫卷邊緣,忽然觸到凹凸的針腳——是用南充
“月光蠶”的銀絲繡的錦鱗紋,在燈光下若隱若現。她憶起北京初雪飄零之日,因面料縮水之誤,獨自在工作室黯然淚下。
錢程悄然搬來一箱沉甸甸的資料包表,連續三夜未眠,精心策劃出十二套補救方案,袖口的燙疤,便是那時不慎被咖啡機烙下的印記。
那燙疤,宛若一枚榮耀的勳章,默默訴說著他們並肩奮鬥的艱辛與不懈的堅持。
夢瑩眼中淚光閃爍,心中湧起對錢程的感激與敬佩。她輕聲說:“每一道痕跡,都是我們共同走過的路。”錢程微笑,眼中映出對未來的堅定,兩人相視,默契在心,彷彿一切艱難都化作了前行的動力。
“現在的‘蜀月’,”錢程忽然握住她的手,掌心的繭子貼著她的繡針繭
“就像這幅畫,既有千年的經緯,也有新時代的機杼。”他身後的落地窗外,智慧桑園的LED燈正模擬著月光週期,給雪地鍍上一層柔光,像給古老的桑園披上了會呼吸的銀緞。
夢瑩望著窗外,心中感慨萬千:“正如這桑園,雖歷經風霜,卻因科技煥發新生,古老與現代交融,滋養著絲綢的未來。智慧桑園的柔和燈光下,夢瑩的眼前彷彿浮現出劉香蘭與陳夢麗在黎錦傳承道路上堅定前行的身影,那份執著與熱愛,猶如她們引領黎錦邁入新時代的璀璨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