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脈解篇第四十九

接下來,更逗的是“病至則欲乘高而歌,棄衣而走”的場景。這哥們兒病情一發作,就彷彿被按下了某個神奇的開關,突然變得異常興奮,要麼爬到高處放聲高歌,要麼直接脫衣狂奔,彷彿是要與整個世界共舞。這其實是體內陰陽二氣再次激烈交鋒,陽氣一時佔了上風,把人的理智都給擠到一邊去了。中醫裡常說“陰陽調和,百病不生”,這哥們兒顯然是陰陽倆兄弟正忙著“打架”呢,身體自然也就跟著“嗨”起來了。

至於“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這一段,聽起來複雜,其實也挺有意思的。咱們先不糾結古代的穴位名稱,直接翻譯成現代話。就是說啊,如果一個人的陽明經大致可以理解為人體前側的經絡系統,包括胃經、大腸經等)能量過剩,它就像是個“霸道總裁”,非要往上面竄,結果就影響到了上面的“小弟”——太陰經主要分佈在人體腹側,與肺、脾等臟器相關)。這一來二去的,頭就開始疼了,鼻子也不通氣,老打噴嚏,肚子還腫了起來。這就像是一個公司的ceo陽明經)決策失誤,搞得整個公司身體)都跟著遭殃,員工們各臟腑經絡)苦不堪言。

說到這兒,咱們不妨來個小幽默插曲:如果陽明經是個愛出風頭的老闆,那太陰經就是那位默默無聞卻總被牽連的“背鍋俠”。每次陽明老闆一衝動,太陰小弟就得跟著收拾爛攤子,頭疼鼻鼽腹腫,全是它的“功勞”。

那麼,面對這些狀況,中醫會怎麼辦呢?當然是辨證施治,調和陰陽了。比如對於那個“驚弓之鳥”型的患者,中醫可能會開些安神定志的方子,比如安神定志丸,裡面包含了人參、茯苓、遠志等藥材,就像是為心靈搭建了一個溫馨的避風港。而對於“宅家達人”和“狂歡症患者”,則需要根據具體症狀,調整陰陽平衡,可能用些溫補或清瀉的藥材,如桂枝、黃連等,幫助身體找回那個“剛剛好”的狀態。

至於“頭痛鼻鼽腹腫”的朋友,中醫則會採取“引火歸元”的策略,讓陽明經的能量乖乖回到它該去的地方,同時用些健脾利溼的藥材,如白朮、茯苓等,幫助太陰經排解壓力,恢復身體的和諧統一。

想象一下,冬天到了,特別是那寒風凜冽的十一月,萬物都像是穿上了厚厚的棉襖,把“氣”啊、“能量”啊都藏得嚴嚴實實的。在咱們的身體裡,也有個“小太陽”叫太陰,它就像是身體的後勤部長,專門負責儲存和分配能量。但有時候,這後勤部長工作太賣力,或者有點兒“貪杯”,把能量藏得太多了,結果呢?肚子就鼓起來了,這就是中醫說的“太陰病脹”。想象一下,你的肚子成了個小倉庫,裡面堆滿了“能量貨物”,能不脹嘛!

再來說說這“上走心為噫”的玄妙。咱們的身體裡,陰陽兩氣那可是相愛相殺的cp。有時候,陰氣這傢伙心情不好,非要跑到陽氣的地盤去串門,而陽明這傢伙呢,它可是心臟的“好基友”,經絡直接通到心臟。這下好了,陰氣一來串門,心臟就不淡定了,感覺像是被啥東西輕輕頂了一下,然後“嗝~”的一聲,這就是中醫說的“上走心為噫”。就像是你在專心打遊戲,突然有人從背後輕輕拍你一下,嚇得你差點兒沒把手機扔出去,那感覺,懂了吧?

接下來,咱們聊聊“食則嘔”的尷尬事。想象一下,你剛吃完一頓大餐,肚子圓滾滾的,感覺像是裝了個小西瓜。這時候,如果你再硬塞點兒啥進去,嘿,那可就真的“物盛滿而上溢”了。咱們的身體就像是個智慧垃圾桶,滿了就會自動報警,告訴你:“喂喂喂,別再往裡塞了,我要吐啦!”於是,你就華麗麗地吐了,這就是中醫說的“食則嘔”。所以啊,朋友們,吃飯要適量,不然垃圾桶也會罷工的哦!

再來說說“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的奇妙感受。到了年底,十二月的寒風雖然還在呼嘯,但咱們的身體裡已經悄悄地在醞釀春天的氣息了。這時候,如果你去上了個廁所,或者放了個痛快的屁別害羞,這是自然的生理反應),哎呀媽呀,那感覺就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擔,整個人都輕鬆了,彷彿一下子年輕了十歲。這就是中醫說的“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就像是你揹著個大揹包爬了一天山,終於到山頂了,把揹包一扔,那一刻的輕鬆和愉悅,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咱們來聊聊“少陰腰痛”和“嘔咳上氣喘”的煩惱。少陰啊,其實就是咱們的腎臟,它可是個大寶貝,負責咱們身體的“根基”和“能源”。但到了十月,天氣轉涼,陽氣受損,腎臟也有點兒吃不消了,於是就給你來了個“腰痛”的警告。這就像是你家的老房子,年頭久了,一到冬天就漏風漏雨,讓人不得安寧。

至於“嘔咳上氣喘”,那更是陰陽兩氣在身體裡“打架”的結果了。陰氣在下面憋著勁兒,陽氣呢,又在上面飄忽不定,找不到個安穩的地兒。這樣一來二去的,身體就亂了套,開始嘔啊、咳啊、喘啊的。就像是家裡的小孩子,一個非要玩泥巴,一個非要彈鋼琴,結果兩個小傢伙在家裡鬧得雞飛狗跳,家長能不頭疼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話說啊,古人說的“色色不能久立久坐,一起來眼睛就跟蒙了紗似的”,這其實是在告訴我們,身體要是沒調理好,就像手機電量不足,站一會兒坐一會兒就累趴了,再猛地一起身,眼前一黑,彷彿整個世界都開了模糊濾鏡。這可不是因為萬物陰陽在打架,沒分出老大來管事兒,而是秋天悄悄來了,涼風帶著小霜點,萬物開始收斂,咱們身體裡的陰陽之氣也悄悄變化,內耗大了點,眼睛就跟著“迷茫”了。咱們得學會順應時節,多補補身子,讓氣血和順,眼睛才能明亮如星。

再聊聊“少氣善怒”這事兒,聽起來就像是體內的小太陽陽氣)偷懶不上班,導致家裡身體)一團糟,肝氣這位管家本想好好治理,卻發現手底下沒人幹活,只好自個兒生悶氣,結果就是咱們動不動就愛發脾氣,這在古代叫“煎厥”,聽著就像是被生活的煎鍋給烤焦了心情。其實啊,這時候咱們得學會“哄自己開心”,多做做深呼吸,練練瑜伽,讓陽氣動起來,肝氣順了,心情自然就美美噠。

接下來,“恐如人將捕之”,這感覺就像是走在秋天的林間小道,總覺得背後有雙眼睛盯著你,雖然萬物還沒完全退場,但那股子“陰氣”悄悄多了點,陽氣卻像個好奇寶寶往裡鑽,兩者一見面就“掐架”,讓你心裡頭直打鼓。這時候,咱們不妨放慢腳步,深呼吸幾下,告訴自己:“嘿,這不過是秋天的小把戲,咱不怕!”然後,找幾個朋友聊聊天,笑一笑,啥恐懼都煙消雲散了。

說到“惡聞食臭”,哎呀,這可不是鼻子出了問題,而是胃這位大廚沒了精氣神,對美食的香氣都提不起興趣了。這時候,咱們得給胃來點“動力飲料”——比如喝點清淡的粥,吃點開胃小菜,或者來點山楂、陳皮泡水喝,幫胃找回那份對食物的熱愛。記住,胃好了,吃啥都是香的,生活才有滋有味嘛!

至於“面黑如地色”,那畫面感,就像是秋天的土地,深沉而略顯蕭瑟。這其實是在說,秋天到了,身體的陽氣被收斂,臉色也跟著暗淡了。別擔心,咱們可以多吃點潤肺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百合、銀耳,讓身體內部也來個“秋季保溼”,臉色自然就能恢復光澤,像秋天的果實一樣誘人。

“咳則有血”,這聽起來有點嚇人,但咱們得理智分析。這往往是因為身體的陽氣還沒在上方比如頭部)站穩腳跟,血管卻急著充血,一咳就“破防”了。這時候,得趕緊找醫生瞧瞧,但咱們自己也能做點預防工作,比如多喝水,保持喉嚨溼潤,避免過度用力咳嗽,還可以試試用蜂蜜燉梨,潤肺止咳,溫柔呵護咱的呼吸道。

咱們得明白,“厥陰”在中醫裡,就像是時間的守護神,對應著一年中的“辰月”,也就是農曆的三月。這時候,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但別忘了,這可是“陽中之陰”的時候,陽氣漸盛,但陰氣還未完全退散,就像是早晨的太陽,雖然光芒萬丈,但夜的涼意還在。所以啊,這“厥陰”一搗亂,身體就容易出問題。

說到“癲疝”和“婦人少腹腫”,這可不是簡單的肚子大了點那麼簡單。想象一下,三月裡,春風得意,但你的身體卻像被寒風突襲,邪氣悄悄潛入了“厥陰”的地盤——肝經。肝經啊,它可是個愛生悶氣的主兒,一不高興,就堵在小腹那兒,結果就形成了“癲疝”,其實就是一種因為肝經氣血不暢導致的腹部腫塊或疼痛。至於“婦人少腹腫”,更是肝經鬱滯,氣血執行不暢的直接表現,就像是春天裡的花兒被霜打了,美麗中帶著幾分憔悴。

再來說說“腰脊痛不可以俯仰”,哎呀,這簡直是三月裡的“硬漢挑戰”啊!為啥這麼說?因為這時候,大自然在“一振”之間,萬物榮華,生機勃勃,而我們的身體卻可能因為“厥陰”的搗亂,腰部經絡受阻,氣血不通,就像是老舊的機器零件生鏽了,一動就咔嚓響,還疼得厲害。想象一下,你本想來個帥氣的彎腰撿東西,結果“哎喲”一聲,腰直不起來了,那畫面,既尷尬又疼痛。

至於“癃疝膚脹”,這簡直就是身體裡的“交通大堵塞”嘛!中醫認為,“陰亦盛而脈脹不通”,意思就是陰氣過盛,導致血脈裡的氣、血、水液都堵在了一起,流通不暢。就像是城市的早晚高峰,車水馬龍,但就是不動彈。結果呢,膀胱、小腸這些“交通要道”就出了問題,小便不暢癃),腹部腫脹疝),面板也跟著鼓起來膚脹)。這時候,你就得趕緊疏通經絡,給身體來個“大掃除”了。

說說“甚則嗌乾熱中”,這聽起來就像是身體裡的陰陽兩兄弟在打架。中醫講“陰陽相薄而熱”,意思就是陰陽兩氣在體內互相爭鬥,結果就產生了熱。這熱啊,一來就直奔喉嚨嗌),讓你感覺口乾舌燥,喝水都不解渴;二來呢,還往心裡鑽熱中),讓你心裡煩躁不安,好像有一把火在燒。這時候,你就得想辦法調和陰陽,讓這兩位“兄弟”握手言和,身體才能恢復平靜。

面對“厥陰”的搗亂,咱們也別慌。首先,保持心情愉悅,別讓肝氣鬱結;其次,適當運動,疏通經絡,促進氣血流通;再者,飲食上清淡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膩;最後,如果問題嚴重,別忘了找中醫大夫調理,用些疏肝解鬱、調和陰陽的草藥,比如柴胡、白芍、枳殼等,按比例配伍,煮成湯藥,喝上幾副,保準你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