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威隆自認自己是接觸運動醫學最早的一批人了,自己的資質其實還算可以。雖然吧,近些年來,朱歷宏在專業上隱隱有超過他的意思,非常有可能成為運動醫學的下一任掌舵人。
當然也包括湘雅二醫院運動醫學學科的病區主任,但朱歷宏畢竟也是跟著他學了不少的東西的。資質有高低,在長時間的累積下,可以超過他,這沒什麼問題。
他常威隆也超過了很多同齡人,現在就到了副高職稱。
可是陸成,這又是哪裡冒出的玩意兒啊,他現在才二十多歲啊,先不說他在手術配合中,這麼默契,對於治療的理解本就不弱,他這操作能力,簡直就是個變態。
手術技術就是理解能力、認知範圍與操作水平的總和,陸成竟然在一門上有超過了他。這讓他心裡如何平衡得過來?
先有朱歷宏,再有陸成。
常威隆覺得自己備用的行政路線的選擇是正確的,常威隆可不想坐著教授的位置,頂著高年資的帽子,被所有人都給面子,然後謙讓著什麼什麼的。
常威隆其實也是一個比較自傲的人,以前他覺得自己可以行政和臨床雙路線選擇,畢竟朱歷宏可能比他厲害了一些,但也就一些而已,在特別專科的方面,他也有自己的優勢的。
比如朱歷宏的肩關節鏡和膝關節鏡做得比較牛,而他則是在髖關節鏡方面,比較厲害,可以互補。
但陸成現在才二十七八啊,誰知道他以後會成長成什麼樣子。
好吧,常威隆在之前也問過以前的老哥,就是那個叫陳炳的老哥,陳炳對他是無比的誇獎。反正是吹著牛逼的講自己幾乎傾囊相授了。
唉!
人比人,氣死人。
接下來的操作,常威隆就更加認真了。
但是,一臺手術絕對不是一個人的藝術,再如何優秀的主刀,也沒辦法壓制住牛逼助手在手術中的貢獻。
快速的反應,及時地控制關節鏡的方向和畫面,精準的配合。
即便常威隆都覺得自己的手術做的非常nice,甚至這一臺手術可以當作教學手術來放出去,放到網上去他也不怕,但是,常威隆也覺得,以後的手術,就未必能夠複製今天的成果。
朱歷宏,陸成的同時助手,除了黃遊教授有這個面子,常威隆可沒有。
他就只是個副高,雖然可以偶爾喊陸成來配臺,但朱歷宏呢?難道要以副教授的名義來壓他做自己的助手麼?
一次兩次則罷。
這可能是自己最近幾年,水平最高的手術之一了。
手術完畢後,再次來到了休息時間。
季末在中途就回來了,說是已經苦口婆心地給病人的家屬解釋了很久,並且還讓病人的家屬給縣醫院打了電話。
然後才知道,病人的名字叫郭凱。而另外一個人也姓郭,雖然不叫郭凱,但喊郭開。
核磁的系統全都是拼音的全稱,都喊作GUOKAI!可能是核磁室的人在調閱兩個人的片子的時候,沒太注意,然後把核磁系統裡的兩個人的核磁搞錯了!
聽到這話,閔宏幾個人都無語了。
這種破落事兒,好像也不能就只怪縣醫院裡面的醫生,本來很多人的人名都是重名的,就算是中文也可能重合,換成拼音重名的機率就更加大了。
也只能怪,現在的核磁系統啊,國內沒有,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就只能尊崇國外的命名規矩。
如果是全中文的放射系統的話,那麼肯定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但這是小插曲,好歹是術中把病人的診斷搞清楚了,至於家屬會不會去找縣醫院的麻煩,那也不是閔宏他們能管的了。
因為他們的失誤,差點就讓這臺手術成了醫療事故,那麼承擔一點責任也是應該的,不過病人沒出多大的問題,最後應該也就是道歉或者稍微賠點錢。
黃遊聽後則是苦笑道:“唉,當醫生真不容易,處處都留有坑,處處埋雷。不管什麼意想不到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倒是挺可悲的。”
這個話題很難繼續下去,這個病人叫郭凱沒錯,另外一個病人叫郭開也沒錯。照核磁的人不是臨床醫生,他不會像臨床醫生那麼接觸病人,甚至也不知道病人的體查結果這些,他又有什麼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