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流浪地球位面的科研團隊,在研發深海氧氣過濾裝置的時候,所產生的副產品。
原本的方案是利用膨脹閥,減小在深海當中的水壓,使其磁場發生器能夠過濾出海水當中的氧原子。
這種製氧方式更催促,不會像電解制氧法那樣,還需要過濾海水中其它有毒氣體會因為電解而釋放出來,或是電級長時間電解海水,會產生水垢,從而降低氧氣的產量。
而從海水中直接捕獲氧原子就沒那麼多顧慮了,結構簡單,只需要一個可以變換大小的膨脹閥,和一個電磁發生器就行了。
也就是在除錯這個電磁發生器的時候發現,它不僅可以捕獲氧原子,其他各種元素,只要找到其合適的磁場一樣可以將其捕獲。
於是腦洞大開的科研人員就想到了用它在海水中捕獲所有人體所需的元素,然後在將其製作成人類可使用的食物。
本來這只是那名科研人員的惡搞,想要將所製造出來的食物偷偷放進同事的食物裡,看看會有什麼反應。
不料最後被聯合政府看中,將磁場發生器進行放大和改良後,將其投入到了營養膏的製作當中。
而工廠就設立在流浪地球位面的海邊,畢竟海里什麼元素都有,只不過的多少的問題。
原本這些營養膏是打算儲存起來,以應對10年後可能會到來的饑荒,不過當主位面的一些商人在看到這些營養膏後,便升起了將其作為一種極其廉價食物的想法。
不過這個營養膏也不是什麼都好,其中有兩個繞不過去的硬傷,其一是口味單調,想要其他味道的不是沒有,但要比鹹味的基礎款貴。
其二就是這個磁場發生器的耗電量非常大,畢竟想要製造出磁場是需要消耗大量電能的。
不過這兩個問題在極樂空間位面卻可以完美的避過,味道單一,這對連飯都吃不飽的人來說根本不是問題,而電能的問題也在主位面建立第一座核聚變反應堆後被輕易的化解,畢竟可控核聚變所產生的電能幾乎可以算得上是免費的了。
起先為了降低製造成本,所僱傭的都是當地的普通公民,之所以不使用機器人,一是因為聯合政府不允許,其次則是僱傭人工其實要比使用機器人來得便宜的。
對你沒聽錯,人工要比機器人還便宜,這主要還是這裡的人太多了,勞動力相當的廉價,而且一日三餐吃的全都是營養膏,完全可以做到自產自銷,就算周扒皮來了,也得感慨幾聲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當然來極樂空間位面做生意的不只有生產營養膏的,還有加工建築材料的,這屬於資金龐大,並且有遠見的大公司才能乾的。
他們大多都是在地球上建立一個加工中心,來加工從極樂空間站上運下來的鐵錠,將其製造成巨型城市地基所需要的鋼筋鐵絲等金屬材質。
當然也有全產業鏈完全自給自足的,從太空採礦,運輸,太空冶煉,到最後的地球工廠加工全都自給自足。
好處是可以儘可能的壓低成本,在未來的發展可以更有優勢,壞處則是前期投資大,時間長。
總得來說就是,聯合政府鼓勵主位面的商人來極樂空間位面擴充套件業務並帶動當地的生活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