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想要再次展現之前大合唱時的震撼感,但這一首《喀秋莎》畢竟是新歌,雖然曲調讓所有俄國人都感覺到非常的親切,可合唱的難度無疑在增加。
在經過幾秒鐘的跟唱中,發現實在跟不上韓森的歌聲後,現場忽然就響起了一陣陣“烏拉”、“烏拉”的吶喊聲。
而這吶喊聲,彷彿是病毒般在全場蔓延,很快,無數人開始響應,在韓森一遍遍的歌聲中,吶喊出一聲聲的“烏拉!”——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
“烏拉!”
“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
“烏拉!
”
“喀秋莎站在那峻峭的岸上……”
“烏拉!
!”
“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烏拉!烏拉!
烏拉!
!”
這一幕,震撼了現場無數的外國人。
即便是蘇聯央視記者葉菲姆,此刻也是目瞪口呆,她確認剛剛韓森演唱的是一首新歌,但不知道為什麼,當韓森演唱的時候,現場的同胞們竟然很是默契的吶喊出了“烏拉”。
在這歌聲中,出現一遍遍震耳欲聾的“烏拉”聲,不僅沒有為整首歌曲添亂,反而分外增彩,讓整首歌的氣勢有了一個質的變化。
每一個親眼看到這一幕的人,心底都是誕生起巨大的震撼。
即便是現場那些其他國家國籍的外國觀眾,在這一刻情緒感染之下,都忍不住跟著全場一起大喊“烏拉!”
更別說是現場的俄國人了,更是激動的熱淚盈眶。
“太讓人懷念了!偉大的蘇維埃啊!”
“百年前,前輩們在那一場衛國戰爭中勝利,但隨後僅僅發展了四十年,我們偉大的蘇維埃就因為各種原因遭遇瞭解體!”
“知道為什麼會解體嗎?衛國戰爭勝利後,華夏從我們這裡學走的都是最好的東西,而我們卻從西方不斷的汲取糟粕!糟糕透頂!”
“親愛的達瓦里氏,知道那面旗幟嗎?那是全世界最後一展紅色旗幟!華夏的國旗,跟我們曾經的蘇聯旗幟一樣,都是紅色!
”
“我想起了我們的從前,我們也曾是一個屹立在東方的紅色巨人啊,我們也曾擋住了橫掃歐洲的敵人,我們也曾令白匪們膽戰心驚,我們也曾是如此強大,令世界都為之顫抖……烏拉!
”
“我永遠無法遺忘1946年,我們的先輩永遠倒在了那個冬天!”
“西方的混蛋們如同強盜般掠奪他的屍體,搶走了他的一切,而現在,只有這個繼承了他紅色血脈的國家,重新撿起了那面旗幟,繼續他未完成的心願……”
“如今,華夏走了正確的道路,所以,它成為了世界第一!”
“而那個老師,卻永遠倒下了!”
“烏拉!”
“烏拉!
”
“烏拉!
!”
現場群情沸騰,伴隨著《喀秋莎》的歌聲,人們熱淚盈眶,不斷的吶喊著“烏拉”。
這一幕,像極了一些演唱會中,粉絲們為了給偶像應援而吶喊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