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達成這樣的協議,孫皓心中還是比較滿意的。
拿劉諶作為進攻蜀地的幌子,這是目前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惟一的藉口和理由。
必須好好地“保護”劉諶!
對於這一點,羅憲和孫皓兩個人,心照不宣。
與此同時。
蜀地,涪縣。
鍾會率領的魏國大軍,已經在此駐紮多日。
姜維率領的蜀軍,奉命降魏之後,便一同隨行,也在此駐紮多日了。
因為沒有收到繼續進軍的指令,鍾會不敢隨意調遣。先前鍾會本來是在劍閣,因為姜維率軍南下,魏軍是一路追擊。如今姜維已然降魏,便沒有理由繼續追擊。
自從姜維做出決定,佯裝投降,再伺機而動。他忍辱負重,只為有朝一日,能夠重新恢復漢室。
但是姜維心裡非常明白,這是一招險棋。一著不慎,可能滿盤皆輸。
他只能長嘆一口氣,心中默默地想道:“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想要翻身,必須劍走偏鋒,兵出險招。以命搏一把!”
大計雖然已定,但要實施,卻是困難重重。這條路充滿了艱險,漫長而不知希望在哪裡。
姜維苦苦思索,考慮對策。
首先要做的是,獲取鍾會的信任。讓鍾會相信自己是誠心誠意地率軍投降。
其實,鍾會對於姜維的身份,還是有一點尊重的。
畢竟姜維最初是魏國的將軍,後來便是蜀漢的大將軍,戰功卓著。
姜維名聲在外,而鍾會亦是名聲在外。
姜維要想讓鍾會相信自己,還真的需要動動腦子。
畢竟自己面對的鐘會,出生於文人之家,自小受到良好的環境薰陶。他從小便博覽群書,聰穎、才思敏捷、才華橫溢、精通玄學,聰明才智得到了眾人的賞識。
後來他跟隨司馬氏,屢出奇謀,時人比為張良。他為司馬兄弟執掌魏國大權,立下大功。
自此,鍾會仗著自己是司馬家的大紅人,朝廷大小事務無不插手。
姜維對鍾會的這些事蹟很清楚。
可是聰明的人,往往自視甚高,對自己過於自信、太過狂妄。
而鍾會恰恰就是這麼一個人!
不僅僅如此,鍾會還是一個氣度狹隘、是非不分、毫無度量、睚眥必報的小人。
司馬昭命鍾會和鄧艾一起出兵伐蜀,原本來是鍾會大功告成,誰知鄧艾劍走偏鋒,從陰平道偷襲,首先攻下成都,奪得首功,大獲司馬昭以及朝廷的盛讚。
鍾會豈能甘心!
想到這裡,姜維心生一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