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這是現在瞭解這個世界唯一的方式。
朱傳文先是在《北洋官報》上看到這樣的資訊,《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出臺,大意是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搞事兒,他們要出臺相關規定管控了。
因為傳武的原因,朱傳文對日本的事兒格外關注,實際上到了這個時間點,尤其是日本擊敗俄國之後,國內各行精英的目光就把日本這種君主立憲的體制奉為圭臬。
甚至這段時間的五大臣出洋,也有著日本的一站。不得不說,清廷的動作是真的遲緩,從9月底到12月底,這五位大人總算是慢悠悠出了清國。
說回規則一事,留學生門反對的主要還是最後兩條,一是留學生得住在學校宿舍或者指定旅館,二是被學校開除的“品性”有缺的學生不讓再次入學。
這不禁讓朱傳文為傳武之後想去日本留學做起了思量,到底去還是不去?
實際上這已經是11月的事兒了,清國的報紙業此時報道也只佔了一點點的篇幅,倒是在很難收集的《蘇報》上朱傳文看見了評價清國留學生抗爭的事兒,有個年輕人看著留學日本的這些同伴有的提出認同日本政府,有的提出堅決抗爭,同為同伴都有著這樣的分歧。
讓這個年輕人很是失望,放棄了自己的生命為同伴警示。
“哎!”朱傳文又嘆息了一聲,又是一條活生生的人命呀。
朱傳文很是感慨,不禁想起京城現在還沒有的那座紀念碑,上面的寫的那段話,的確是用鮮血鑄就的。
在嘆息聲中,朱傳文換了一份報紙,正是慶王和直隸總督主持的與日本的談判。
看著上面的內容,朱傳文笑了出聲。
這矮子又打算欺負人了。
日本要求開放關東長春以南的部分城市通商,說是話就是為了佔個先手,俄國人的遠東佈局原先是整個關東,現在以長春為界劃分了開了。日本人此舉這是對這邊還是不死心,打算藉著通商的名義一點點蠶食。
朱傳文分析道。
而清廷本著以洋治洋的想法,算是同意了。
這不禁又讓朱傳文警惕了起來,未來和日本人相處還真是麻煩。
看來這第二座廠子明年就要開辦起來了。
藉著冬天,麵粉廠開始修建第三座糧倉還是2000噸的儲藏,為的是滿足之後的再開其他廠子的儲存。
這方面朱傳文已經想好了,整個關東要說種植最多的經濟性農作物還是大豆,大豆可以榨油,這榨油留下的豆餅更算是很好的飼料儲備。
豆餅這種東西在歐洲很是受歡迎,對於豆餅的使用他們有著明確的分量規定,在清國由於生物科技的不發達,豆餅倒也賣不上什麼錢。
這個事兒可以和安德烈商量一下,如果安德烈有興趣,這些豆餅可以藉著西伯利亞大鐵路出口到歐洲,還是挺緊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