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鑲嵌著“飛輪”標誌的中東鐵路路徽高高懸掛,這是冰城鐵路局的標識,不過現在改名叫北滿鐵路局了。
鐵路局位於冰城最為核心的位置,乃至於整個冰城的建設,都和這個鐵路局分不開關係,從一個小漁村變成個大城市的人力奇蹟。
1898年6月,鐵路局由海參崴遷至冰城,作為冰城建設最為關鍵的部門,它的存在是為了便於直接領導整個中東鐵路的建設工作。
同時,鐵路局的到來,也確定了冰城為中東鐵路的總埠,往後便是更多的俄國人紛紛來到,一開始,都是大批的俄國築路工程師、勘查專家、氣象專家以及大量的技術工人,之後在沙俄政府鼓勵移民的政策下,俄國的商人、農民、工匠、革命者、流亡貴族和冒險家也接踵而至,成了如今的局面。
“阿先卡局長,您好我是朱傳文。”
“我聽過你,顧問先生。”阿先卡正穿著制服,在屋子裡喝著伏特加,因為一進門,朱傳文就聞到了這濃烈的酒精味道。
“您喊我名字就行,阿先卡局長,我想建設一條30里長的窄軌鐵路想搭接在滿洲支線上,不知可不可行呢?”朱傳文單刀直入的問道。
同時一根1斤重金條就出現在阿先卡的面前。
阿先卡熟套的將金條裝進自己的櫃子裡,“可以是可以,但是不知道朱先生有沒有工程建設的需要呢?我們北滿鐵路局可是有著中東鐵路的建設的經驗。”
“不知道這個費用?”
“這個可以等我們的技術人員核算一下,朱先生需要我們幫你勘查嗎?”
朱傳文又想著讓俄國人修鐵路還是算了,這價格都不知道要乘以幾。洋人很是熱衷於為清國修建鐵路,因為不止鐵路建設能掙一筆,往後的運營也能源源不斷的掙錢。
在打聽到往後只需要購買些俄國標準軸距的貨車車廂,然後從鐵路局租用火車頭運到冰城,按次掏運費之後,朱傳文完全放下心來。
只要窄軌的鐵路修出來,這煤運出來,就有著不斷的小錢錢,再投入到其他的專案中去。
在一根金條的開路之下,阿先卡局長專門安排自己的秘書陪同朱傳文辦理了相關的檔案,朱傳文拿著檔案回到漢耀麵粉廠的辦公室,計算起了的自己現在的錢。
從王家得來的18萬兩現在剩了10萬兩多,這幾個月麵粉廠的收益基本上還在投入,預計得到今年7月份,也就是從下個月開始,刨去建設工人集中家屬區,才有著每個月4800兩的收益。
所以這10萬兩到底夠不夠修築從小青山牧場到南滿支線的鐵路呢?
朱傳文心裡還是沒底,俄國人的勘測隊他是不敢用,首先不說造價上的差別,單是俄國人對這工程的負責的態度就讓他有所懷疑。
這時他的腦海裡不禁冒出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