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軒拍拍她的後背,沒有再說什麼。
東宮內。
李世民和一眾文武,正在激烈的商談著有關突厥的問題。
李世民死死皺著眉頭,突厥此番入侵,決心很大,打得大唐有些措手不及。
雖然他接連派大將坐鎮,唐軍也連續在雁門、忻州、幷州乃至汾州取得了多次“大捷”。
但就結果而言,整體對於大唐來說,情況非常不樂觀。
戰線在不斷的向南推移——也就是說逐步深入大唐的腹地。
唐軍雖有大捷,但面對準備充分的突厥大軍,還是以失敗居多。
也無法阻攔突厥繼續前進的步伐。
李世民揉了揉額頭,長安局勢剛穩定,他卻實在高興不起來。
如今整個大唐潛在的風險太多,光是一個突厥,就讓他絞盡腦汁,也無法處理掉。
這時內侍走了進來,耳語道:“殿下,李軒已經到了門外。”
李世民嘆了口氣,滿臉疲乏道:“帶他去隔壁書房。”
“喏。”
“你們繼續商量。”
李世民站了起來,擺手道:“寡人去書房小憩片刻。”
一眾文武噤聲,等李世民消失後,又開始大聲議論。
“突厥狼子野心,照我看就該集合全部大軍,和他正面打一仗。”
“一派胡言,如今天下尚未平和,各地大軍豈能妄動?”
“王侍郎所言有理,以老臣看,該派出使團出使突厥,許以利好,貢以歲幣,修復和親,此乃王道。”
“狗屁的和親賠錢,我泱泱大唐,豈能受辱於突厥小兒?”
“此言差矣。”
一個鬍子花白的大臣,徑直起身,環視四周,慷慨陳詞。
“有道是此一時彼一時,如今突厥步步進逼,眼看就要打了過來,前線大將敗多勝少,當務之急是先穩住他們,等我大唐局勢穩定,積蓄足夠力量,定然能反擊突厥,一戰可定乾坤!”
“我贊成周尚書所言,突厥陳兵百萬,我長安兵力空虛,各地勤王大軍不說不能動,就算來,時間也對不上。此時於情於理都該先議和。”
李軒見到李世民,本以為李世民意氣風發,沒想到卻是愁容滿面。
見過禮,李軒不解,卻也不好多問。
“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