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的正中央,衛國國主宇文守,端坐在中央,看著走進來的官員們。
他的身後,是他最信任的大太監,魏英。
魏英今年將近五十歲,是先王在世時的老人,按理說先王駕崩過後,像魏英這種老人是不會受到重視的,大部分都會退下去,讓位給新人。
可魏英愣是憑藉著超人的察言觀色,揣度人心的本事,贏得了宇文守的偏愛,留在他的身邊,成為當朝熾手可熱的大太監。
早朝開始,先是左右兩位丞相,對昨天發生的一些大事,做了簡單的彙報。
一般來說,大概是衛國哪裡出了洪災、旱災,或者是鄰國突然有了什麼動靜,大夏朝還有什麼行動。
這些在早朝之前,都已經有了決斷,左右丞相此時說出來,不過是想眾朝臣都心中有數而已。
“最近一段時間,韓國又不安分了,諸位臣公還是要再謹慎些,再小心些,兵部要多派些諜子,一旦有什麼動靜,馬上報來。”
聽了左丞相對韓國的彙報,宇文守揉了揉眉心,說道。
“臣遵命!”
兵部尚書說道。
“還有,三年一次的納貢,雖然還有一年的時間,可還是要提前準備,否則怠慢了上朝來使,延誤了納貢,就會給大夏朝發兵的藉口。”
一聽到大夏朝的納貢,不光是宇文守,就連一眾官員,心裡也不由得難受。
三年一次納貢,衛國要向大夏朝繳納大量的錢財,足有衛國將近半年的國庫收入。
這對衛國來說,是一項巨大的負擔。
以往還算好,也就是自己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而已,但最近兩年,衛國遭受了洪災和旱災,國庫並不充盈,還要防著韓國的偷襲。
可以說是雪上加霜了。
“國主不必過於擔憂,今年的冬麥,看樣子比往年明顯要好。”
戶部尚書出列,拱手說道,
“只要能挺過明年的洪災期,相信一定會大豐收的。”
“希望吧!”
宇文守輕輕嘆了口氣說道。
“列位臣工,寡人還是那句話,衛國國運衰微,絕不是我宇文家一家的事兒,而是各位所有人的事兒。希望各位都能盡職盡責,盡力把衛國拉出現在的泥潭。”
宇文守眉頭緊皺,顯然是十分苦惱。
“有本啟奏,無本退朝!”
激靈的魏英見國主如此發愁,馬上就換了話題。
“臣御史臺袁素,有一本!”
袁素站出來,拱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