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五十三章、君民書

第二百五十三章、君民書

奔波,沒有人可以停下來,同時思想也就被幾兩碎銀給束縛,因為一但停下一家人都會忍飢挨餓,同情不公就會被拋在腦後。”

“我與老爺子上京面聖,坐船順江而行,一夥看熱鬧的人壓翻了一艘小船,許多人掉進了水裡,雖然這一帶有不少船隻在行駛卻沒有一艘船前去救援水裡掙扎的人,我勸說船伕開過去救人,卻被船伕義正言辭的拒絕了,他的理由是船速太慢,即使趕過去也來不及,看似合情合理,但實際上船伕的思想卻陷入了三十三兩白銀的窮困狀態,一但手停,那麼口就停,停船救人不說,一定能救起來,可救了人也沒有半分好處,還要搭上功夫耽擱手頭上掙錢的活計,為此很可能一家人都吃不上飯,也沒人可憐他們餓肚子,最後我們就眼睜睜看著好幾個人在水中掙扎,活活淹死了。”

“老百姓生活始終少三兩銀子,可知這三兩銀子在當下相當於一百斤糧食,正是因為少了這一百斤糧食,百姓鍋裡的飯始終不夠吃,他們每天只能疲於奔命,在貧窮麻木短視和擔驚受怕中度過餘生,正是這區區三兩銀子便抽走了這些人的靈魂。”

“活在水深火熱當中,老百姓能夠笑的出來嗎,我廢除這些政策,開立新政,百姓家家有盼,碗裡有肉,鍋裡有糧,他們能不笑?”

鄭文的一番話讓許南燭陷入了沉默,這還是他第一次聽到這些看似不合理卻又實實在在發生在身邊的真實事件。

瞧著若有所思的許南燭,鄭文端起酒杯小酌一口,繼續道:“這沙場上會死人,可官場也會死人,官吃不飽又怎會管民,民吃不飽又怎會捧官,官民不合就生亂,這可是大忌,不是讀幾本書覺得有道理了,就能搬得上臺面,這其中可是有妙手文章,得其神韻,能施展出兩三分,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一頓飯吃了整整一天,期間鄭文說起官民治世之道的妙語連珠讓許南燭感悟頗深,也正是這務實的言辭悄悄放下了兩人心裡的芥蒂。

談論起當世奇書《君民書》,其中一段,“民弱則國強,國強則.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大概意思便是,百姓樸實,國家就強大,百姓放縱,國家就削弱,百姓懦弱就會規矩守法,相反,百姓放縱就會肆意妄為,民弱就會被役使,百姓不受控制就會變的強大,所以說採取強民政策來去除強民,國家就會削弱,採取弱民去除強民政策,國家就會強大。

對此鄭文有著不同看法,他推翻了其言論,以仁愛治民,百姓就會親愛自己的親人,再以利益役使的推波助瀾,百姓就會和君主同心協力,這樣以來,讀書人博取功名被君主納賢重用,他們就會有責任和君主同心協力,吩咐下的事不但能夠事半功倍還會讓下屬盡心竭力,一旦有了責任還能盡心竭力,那麼一個王朝的政事就能取得豐碩成果。

想要以弱民除去強民,最好的方法便是制定鐵律,法中有乾坤,既能保護弱民又能限制強民,不會讓百姓太富,亦不會讓百姓餓肚子,這樣一碗水才能端平。

否則窮人變富裕,就會放縱,放縱就會產生蝨害這樣的弊端,在沒有戰事時,應當讓他們用糧食來換取官爵,每個人必須靠自己的力量,來種出自己的糧食換取金銀,而金銀能夠讓百姓的孩子讀書博取功名,那麼百姓就不會怠惰,百姓不怠惰,六中蝨害的東西就不會產生,所以國家富足,才能強上加強。

鄭文的一番博天大論,當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既道出了帝王將相無仁厚,又點破當下百姓所期所盼的富裕日子早已被人高高吊起,放在了觸手可及的位置,但就是差幾尺距離,讓其看的見而摸不到。

直至兩人起身離去,許南燭謙卑的朝著鄭文鞠了一躬,道了句:“受教了!”

鄭文雙手攙扶起許南燭,心中對他更是另眼相看,拱手告別大步離去。@精華\/書閣·無錯首發~~

直至小六子不解詢問主子為什麼要與許南燭說些話。(本章未完!

第二百五十三章、君民書

時,鄭文才直言不諱道:“無論是誰得了這天下,能夠讓百姓吃飽飯,有盼頭,那就是聖賢明君,我今日所說的這番話,不光是為了試探這小子,還是為了幽州各郡縣的百姓,人吶活一輩子,好不容易活出幾個大道理還藏著掖著,這一點我最看不慣,當說就當做,趨避利害才是仁道。”

從未看到自家主子有這般開心的時候,小六子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索性不再問,屁顛屁顛跟在鄭文身後打道回府。

酒樓門口駐足的許南燭看到這一幕,心中感慨萬千,都說鄭文是爛泥扶不上牆的貨色,可今日這一番言論的醍醐灌頂,哪裡是一位胸無點墨之人能夠說出來的話語,字字點在其中卻不得明,倘若天下交於他治理,定是一代聖賢明君。

只可惜這樣的人卻不能為己所用,頗為遺憾的許南燭長嘆一聲。

楚夜星瞧著惜才的殿下,心中早已樂開了花,能夠有如此想法說明殿下成長了,至少知道在治世之道,武力並不能制衡一切,只有那些書本上的規則才能制衡人心。 無錯更新@。

第二百五十三章、君民書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