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數萬人的屯田,他安排得井井有條。
這樣的年紀,還從小跟著劉備,顛沛流離,也沒有太多學習的時間。
徐庶立即就腦補出了,一個少年,跟著戎馬佳偲的父親,到處顛沛流離,卻手不釋巻。
坐在父親的馬背上,不斷的看書。
休息的時候,別人去休息了,他也在不斷地看書。
每到一個地方,他還會行走各地,和當地的老百姓聊一聊,所以雖然學問多,卻一點都不拘泥,地面上的事情,全懂 ……
王易:等等,這說的好像不是我。
不過徐庶,確實就是這樣想的。
他們這些智謀之士,腦補的能力確實很強。
之前陳登是這樣,現在徐庶也是這樣。
不過王易這幾個月來展現出來的東西,確實讓人很吃驚,很難用科學去解釋--雖然這年頭大家也不知道什麼科學,可是沒法用常理解釋的事情,只能說是天授了。
可是對於徐庶這種智謀過人的人來說,他們更喜歡把這解釋為天分加苦讀。
因為他們都清楚,聰明可能是天生的,智慧卻需要透過學習來積累,就算再聰明的人,沒有透過好的學習,也不會知道那麼多的事情。
所以王易固然是個天才,甚至是所有人都比不上的天才,他也必定經過苦讀。
他念的可能不是那些辭藻華麗地賦,然而濟世安民的書籍,應該是學習了不少的。
想想劉備是大儒盧植的弟子,他的兒子能學習到這些東西,也不算稀奇了。
“我們先去葛陂看看,從這裡到葛陂,一馬平川,沒有任何險要的地方,周倉他們退出葛陂,如果被別的盜賊佔了,那容易對咱們的生產造成問題。還有,公佑先生已經把通知都告訴所有勞作的人了吧?”
“告訴了,公佑先生派了四個人在城門那裡,不斷的宣講。如果有流民過來投奔,馬上就會有人把他們帶到安城裡的。”徐庶道。
王易點點頭,現在安城內加起來就是七萬多人,這些人雖然看起來很多,在王易的計劃裡也足夠了,可是汝南殘破了這麼久,還是會有一些流民的,他們活不下去了來投奔,那就能救一個是一個。
王易也不擔心到時候人帶不走會遭到曹軍的屠戮什麼的,一來曹操也不是瘋子,他屠殺徐州是為了用血腥的手段震懾徐州軍民的反抗之心,曹操真要是
出兵佔領汝南,這些流民他也會好好地利用起來的,在亂世,人就是財富,知道這個道理的諸侯不算很多,可是曹操絕對是知道的。
二來嘛,到時候只要打下壽春,那麼汝南和下邳之間的水道就通了,坐船順汝水而下,直入下邳,都只要幾天的時間,到時候幾十只大船就可以做到將汝南這邊的老弱全部都送到徐州去,加入徐州的生產。
接下來他要做的,就是勘察清楚附近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