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大的事,要是不對外公佈,顯然是說不過去的,捂的太嚴實了,容易讓那些支援星辰的華國人寒心。
他先發了個微博,然後就開啟了直播間,他也不管直播間裡有多少人,馬上進入角色,視察太空基地。
……
太空基地綜合性很強大,宇航員住宿的都是膠囊蜂窩狀空間,基地內有活動室、健身室、食堂和休閒廳。
工作區域更大,有兩個大型維修廠區,裡面能同時容納四艘火箭,小廠區有三十多個,均可容納火箭的載人艙。
還有機器人維護區,幾個不同功用的車間等等。
至於能源供應系統,依靠的是太陽能和火箭攜帶的氫能,這些只是暫時的,一兩年之內,華利旗下的核電子集團就能研發出來可在太空用的小型核反應堆。
有了核反應堆,能源問題就不用再擔心了。
在太空發電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散熱就是個大問題,宇宙中沒有空氣,沒有流通一說。
這就需要一個成熟的散熱系統,將多餘的熱量散發到基地外部。
像這種問題還有很多,不過都在人類科技能解決的範圍內。
天神以及部分研發中心的人就在不斷研究改善,更新速度非常快,用不了幾年,就能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吃的東西怎麼樣?感覺還滿意嗎?”陳辰帶著一眾人來到食堂,一個人專門拿著手機拍他,他曾經的直播間並沒有因為他很多年沒有直播而無人光顧。
相反,透過微博得知他直播的訊息後,現在看他直播的人少說有六七億人!
轉播他直播間的電視臺都不知道有多少呢。
為什麼太空中還專門弄出個這樣的地方?宇航員吃東西用得著食堂嗎?
這就不得不說天神的一項黑科技了。
在天神的空間站和太空基地中,都有人造重力系統,想要製造重力是個很麻煩的事,並且需要飛船很大才能做到。
剛好,天神就符合要求。
重力對人類是很有必要的,有重力的地方能讓人身體得到一定的調整,可以長期在太空中工作生活。
不過整座太空基地和空間站都用上人造重力系統還不現實,所以就有了食堂等休息休閒區,這些地方都是有人造重力系統的。
在這裡,人們能腳踏實地的行走,重力比地球小很多,但卻沒有那種水珠漂浮的現象了。
對於這一設計,航天員們發自內心的感恩,有了腳踏實地的感覺,心裡才覺得踏實。
“我們吃的東西已經很好了,每隔兩天就能吃到一次地球上的正常食物,這比國際空間站好了都不知多少呢。”一個負責人滿臉驕傲的說道。
其他宇航員也露出滿意的笑容,看的出來,他們並不是在敷衍。
在太空中能吃到地球上正常蒸煮煎炸的食物,只有天神能做到!
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