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3章 243章:危險武器

翻開語文書,吳真實翻到了新的一篇課文。

課文講的是我們的“兩彈元勳”——鄧稼先。

而作者,則是另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楊振寧。

自然,看著這樣一篇文章,吳真實免不了熱淚盈眶。

畢竟,正是原子彈和氫彈的成功發射才使得國家的安全真正意義上有了保障。

但是,為此付出一生的眾多科學家則幾乎都在生前默默無聞。

不過,看完課文激起了一些求知的慾望,卻發現無法去找到答案。

於是,吳真實轉回了客廳,問起了爺爺奶奶。

這麼一交流,才明白這原子彈的成功和氫彈的成功究竟多麼困難。

由於物理和化學還沒有開課,所以對於原子和分子什麼的吳真實顯得不好理解。

不過,在爺爺的講解下,吳真實算是明白了這是一個相當困難且耗費龐大的工程。

畢竟,核聚變和核裂變的控制都需要非常精確的控制,這也意味著進行研究的人一定要在數學和物理學上有非常堅實的理論基礎。

另一方面,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援,曼哈頓計劃(美國研究核武器的計劃)中就曾從國庫中直接運輸白銀用於一些精密裝置的製造。

自然,聽到這些,吳真實就明白了,這是一個相當艱難的工程。

最後爺爺補充到:“在當時,蘇聯撤走了所有的技術支援,所以很多事情都要從頭做起。”

到了這個時候,吳真實算是基本明白了,在那個時候,要製造出核武器,鄧稼先等人究竟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自然,做好了預習,這麼一來在語文課上就會比較容易跟上節奏。

李老師這天似乎也顯得非常莊重,穿著也非常周正。

在這之前,似乎都沒有這麼嚴肅的課堂,即使在講《最後一課》那天,李老師也沒有露出過如此嚴肅的神情。

接著,課堂就開始了。

鄧稼先正是西南聯大培養出的莘莘學子,毅然的放棄了國外的優厚工作,為我國的原子能工作作出了深遠的貢獻。

但是,長期主動前往一線的積極指揮還是對身體造成了嚴重的損耗。

不過,這在戈壁揮灑汗水的三十年鑄就的無形長城則算是讓我們真正的不再受到這種直接的威脅。

畢竟,落後就要捱打,而沒有原子彈則更加致命。

在蘇聯撤走專家之後,整個工程完全進行不下去,很多事情都只能從頭再來。

但是,就是在這種絕望的境地,鄧稼先主持的工作成功的攻破了一個個的技術壁壘,並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製造出了中國的第一枚原子彈。

隨著蘑菇雲的升起和逐漸消散,終於,我們不再受到北部和地球另一端的直接威脅。

但是,這只是開始,緊張的研究還在繼續。

因為,其他國家已經掌握了更為先進,威力更為可怕的氫彈。

於是,馬不停蹄,開始了新一輪的工作。

這是一個創造歷史締造奇蹟的工作,僅僅相隔兩年多,氫彈成功的研發出來。

看著天空中那龐大的蘑菇雲,我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中華民族的國防自衛武器終於算是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這麼一來,北方和地球那一邊的人們終於無法再炫舞揚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