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戰爭的摧枯拉朽使得美國股市最近一個多月時間不斷反彈,只是從各國上供軍費中獲得的直接戰爭收益就達到190億美元,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美國國內日益增加的財政赤字。
布什政府透過這場戰爭撈足了政績和實惠,國內支援率節節攀升。
西蒙卻知道,北美股市的復甦並不意味著美國經濟的復甦,聯邦經濟低迷還要再持續整個1991年,這也為布什政府在1992年新一屆總統選舉的失利埋下了伏筆。
維斯特洛體系的擴張卻絲毫沒有受到美國本土經濟低迷的影響。
美國線上方面,截止2月底,1月份網際網路接入使用者的免費試用期陸續全部結束。
1月份接入的81萬免費試用使用者中,最終轉為正式使用者的數字超過43萬,轉正比例達到53%,遠遠超過美國線上最初20%到30%的預期。
整個2月份,美國線上免費試用預約使用者數量相比1月份的230萬雖然大幅下跌到160萬,但順利完成接入的試用使用者卻提高到97萬,基本上達成了每月接入百萬使用者的目標。
排隊等待免費試用的使用者數量,更是超過了200萬。
美國本土的各大電信運營商,除了ATT這樣一個被拆分後依舊規模龐大的巨無霸,諸如七小貝爾等公司,使用者數量基本上都在千萬級別以內。
網際網路產業如此明顯的爆發趨勢下,各大運營商絲毫不敢再有所輕視。
除了與美國線上簽下獨佔協議的貝爾大西洋等三家區域性電信運營商,其他電信巨頭,包括ATT在內,最近兩個月都開始迅速對網際網路產業進行佈局,或者乾脆收購了自身運營區域內獲得伊格瑞特授權的全球資訊網接入服務公司,或者從伊格瑞特獲得授權自行成立自身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部門。
因為網際網路產業爆發帶來的行業趨勢,西蒙提前買下貝爾大西洋的優勢就顯得愈發明顯。
如果不是維斯特洛體系已經掌握了三家區域運營商中實力最強的貝爾大西洋,在網際網路產業爆發的巨大利益驅使下,即使有著獨佔合約束縛,如果三家區域性運營商巨頭同時向美國線上施壓,美國線上肯定不得不做出很大的妥協。
現在,貝爾大西洋堅定地站在美國線上一邊,另外兩家公司,恰好又分佈在美國東西海岸,很難聯合在一起,美國線上因此得以繼續保持自己在獨佔協議上的優勢。
相比起來,其他區域的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大部分都不得不接受運營商巨頭的‘招安’,基本上都迅速淪為被收購的命運。要不然,他們就只能被想要霸佔ISP業務的運營商巨頭切斷線路網路資源而擠垮。
隨著網際網路產業的爆發,伊格瑞特公司對全球資訊網技術的高度壟斷,也逐漸引起了各大廠商的注意。
當然,暫時也僅僅只是注意。
因為伊格瑞特保持著非常開放的授權姿態,再加上伊格瑞特公司只是1月份虧損就超過5000萬美元,商業前景上遠遠不如ISP業務,因此伊格瑞特公司對圖形介面瀏覽器的壟斷和伊格瑞特門戶的各項服務,倒也沒有引起其他電信公司的覬覦。
沒錯,在不遺餘力的擴張姿態下,伊格瑞特公司只是1991年的第一個月,雖然營收數字突破了1500萬美元,但整體虧損卻超過了5000萬美元。
為了儘快提升入口網站業務在普通公眾心中的知名度,伊格瑞特過去一個月只是營銷費用就投入了2000萬美元。
入口網站各個資訊板塊從傳統紙媒平臺上挖掘了大批新聞人才和專欄作家搭建伊格瑞特的內容團隊,投入同樣巨大。再加上電子郵箱服務、社交網路服務、線上遊戲投入和伊格瑞特本身不斷增加的技術研發開支和基礎裝置開支,最終造就了這家公司短短一個月時間虧損5000萬美元的‘創舉’。
當然,這種燒錢速度在西蒙看來其實也只是小場面,一年燒掉幾十億美元的網際網路公司都不是沒有。伊格瑞特現在燒掉的資金,絕對比西蒙記憶中那些在網際網路產業紅海市場上燒錢帶來的回報要大得多。
隨著整個新科技領域都開始重視網際網路產業,前期已經積累了大量技術專利和軟體產品的伊格瑞特公司,隨著各家運營商對IE瀏覽器軟體、全球資訊網工具軟體和入口網站廣告需求的迅速增加,伊格瑞特1991年營收資料增長也將加速。
只要能保持現有的業績增長速度,伊格瑞特1991年度的全年虧損,很有希望控制在5億美元以內,這遠遠沒有超過西蒙的承受極限。
連續兩個月時間的使用者高速增長趨勢下,面對美國線上不斷放出的IPO風聲,華爾街各家投行對這家新科技企業的估值,全部都達到了10億美元以上,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甚至給出了20億美元的估值。
可以想見,全部完成3個月的免費試用計劃後,美國線上的IPO估值肯定還會再次提升。
大方向之外,維斯特洛公司還持續在一些看似微小的新科技產業領域進行佈局。
C女郎克萊爾在給西蒙看過自己的商業方案後,很快與那位從柯達離職的高階工程師一起成立了卡片相機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