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5章 電影工業極致

酣暢淋漓的正片結束,照例是所有人期待的彩蛋。

即將在年底上映的《自殺小隊》彩蛋早已在第一部《蝙蝠俠:開戰時刻》中就已經出現,這部三部曲收官大作只有一個彩蛋,卻是讓中國劇院放映大廳內的所有dc影迷都大為振奮。

明顯經歷過追車大戰的城市街道一角,某個身著披風戰衣的魁梧身影伸手扯開冒著火光幾乎報廢的蝙蝠車頂蓋,車內的蝙蝠俠緩緩站起,兩位dc最強超級英雄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相互對峙。

沒有臺詞,這卻已經足夠。

大銀幕畫面徹底暗下,短暫間隙,放映大廳內立刻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持續一分多鐘的掌聲直到主持人帶著影片幾位主創登臺坐穩,這才緩緩落下。

媒體互動環節,放映大廳內第一個被點到名字的《綜藝》記者沒有急著問起瑞凡·菲尼克斯對小丑的精湛演繹,也沒有提及妮可·基德曼飾演毒藤女的風情萬種,而是第一時間問起影片中震撼人心的藤蔓繞城特效場景是如何製作而來。

通常而言,越是全景cg特效越容易製作,但剛剛的影片中,毒藤女催生古藤纏繞整個哥譚的場景,無論是從柏油路面鑽出的藤蔓嫩芽,還是兩人合抱的粗壯藤蔓纏繞整棟大廈,亦或很多建築不堪承受藤蔓瘋長而崩裂倒塌,每一個鏡頭,每一處細節,都給人一種身臨其境增加難辨的精細感,好像真有一座現代城市在短時間內被瘋狂生長的綠色藤蔓纏繞包裹。

最關鍵一點,這部分特效場景還是發生在白天,稍微懂行的人都明白,相比同型別的夜晚cg場景,日間特效無論是cg畫面製作難度還是渲染工作量都會大幅提升,自然也就意味著更多的預算。

實際上,只是長達三分多鐘的藤蔓繞城特效場景就燒掉了1200萬美元製作預算,《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的製作成本也因此達到1.35億美元,而且這依舊是在澳大利亞政府給出了15%鉅額退稅的基礎上。否則,這部蝙蝠俠大電影的製作預算將會超過1.5億美元。

鉅額的製作預算很少能與電影質量畫上等號,好萊塢很多票房慘敗的重磅炸彈都證明了這一點。

不過,丹妮莉絲娛樂在連續製作《蝙蝠俠:開戰時刻》、《蝙蝠俠:黑暗騎士》、《神奇女俠》、《閃電俠》、《超人》、《鋼骨》這六部dc電影宇宙大片之後,再加上這些年在《終結者2》、《侏羅紀公園》等重磅炸彈影片的積累,對於好萊塢強大電影工業的開發和運用已經達到了這個年代的極致。

因此,《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在連續多部dc大片後依舊能夠給觀眾震撼之感的炫目特效場景,其實只是一種水到渠成。

這些年不停追趕丹妮莉絲娛樂的好萊塢同行,實際上還在被越拉越遠。

其他不說,只是丹妮莉絲特效旗下運算能力超過世界上大部分超級計算機的兩座大型渲染農場,就不是其他好萊塢電影公司和獨力特效工作室能夠擁有的。

不只是技術方面,丹妮莉絲娛樂在電影專案的前期籌劃、正式製作、後期宣發等全部流程上,都已經透過多部超級重磅炸彈的歷練磨合,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電影工業流水化運作體系。

流水線給公眾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平庸,實際卻絕非如此。

以最高標準要求的丹妮莉絲娛樂電影工業流水化運作體系,可以最大程度確保丹妮莉絲娛樂旗下一系列重磅炸彈專案的精益求精。甚至,哪怕在電影本身不是太出彩的情況下,也能夠透過強勢的後期宣發最大程度地獲取更多商業收益。

這裡就不免有一個問題。

難道好萊塢其他製片廠就不能模仿嗎?

模仿當然沒問題。

能否成功,才是大問題。

原時空中迪斯尼旗下的漫威電影宇宙大獲成功後,好萊塢各種電影宇宙紛至沓來,dc電影宇宙、怪獸電影宇宙、變形金剛電影宇宙等等等等,結果連最有希望複製漫威模式的dc電影宇宙都沒能成功。

dc的問題很明顯。

華納高層過度干涉,缺少完善的製作思路,對主創缺乏信任,等等等等。

再看漫威電影宇宙,2008年《鋼鐵俠》的成功,其實很明顯只是一種偶然,無論是漫威本身還是最初負責發行的派拉蒙,都對這個專案沒有太大信心。當《鋼鐵俠》票房大賣,最初有機會拿下漫威的派拉蒙還在遲疑不定,結果被迪斯尼摘了桃子。

獲得漫威電影宇宙的迪斯尼,真正將這一手好牌打到極致。

哪怕再多人公開批評內中腹誹迪斯尼是流水線作業,卻無法抹殺註定要在世界電影史冊留下輝煌一筆的漫威電影宇宙。

現在的丹妮莉絲娛樂同樣如此。

西蒙對丹妮莉絲娛樂有著絕對掌控,對全新的dc電影宇宙有著明確而堅定的製作思路,時代華納與丹妮莉絲聯合可以給所有專案提供最優質的製作和宣發資源,所有這些才是dc電影宇宙成功的根本。

不僅如此,一系列dc電影宇宙大片積累的製作和宣發經驗,還被西蒙成功套用在丹妮莉絲娛樂旗下的《侏羅紀公園》系列、《忍者神龜》系列、《碟中諜》系列等很多專案上,這些大獲成功的超級重磅炸彈,最終造就了此時在好萊塢強勢無比的丹妮莉絲娛樂集團。

首映禮之後,《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口碑第二天正式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