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92章 財報釋出會

這當然只是感慨。

隨著伊格瑞特不同業務部門的高管陸續上臺對財報資料和不同業務進行詳細分析,一切又都顯得那麼順理成章。

核心的軟體服務和廣告業務之外,伊格瑞特1996年度最受關注的業務,無疑是電子商務。

連續幾年紮實基礎後,愛麗絲·弗格森負責的亞馬遜商城,1996年度擴張更加激進,不僅全美範圍內持續開建倉儲物流中心,同時開始引入更多外部商家,網站商品種類也大幅增加,以滿足更多消費人群的購物需求。

此外,亞馬遜的歐洲和亞洲站點也都得到了飛躍發展。

相比伊格瑞特企業整體的63%年增長,亞馬遜的營收漲幅也在伊格瑞特旗下諸多業務中獨佔鰲頭,達到103%,營業額為116億美元,佔據整個伊格瑞特全年營收的34%。

初見這一數字,對行業較為熟悉的一些看客第一反應就是‘水’。

因為零售行業如同汽車、電子產品等領域一樣,都非常容易獲得鉅額營收。

就像沃爾瑪,這家零售巨頭目前的營收體量已經達到千億美元級別,與營收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沃爾瑪的淨利潤率只有3%左右,遠不及軟體服務行業最高可以達到20%級別的淨利水準。

伊格瑞特的定位是一家新科技公司,按理說營收來源應該是淨利率非常高的軟體與服務等業務,現在,拿快速膨脹的線上零售收入充當營收,可不就有著摻水的嫌疑嗎?

不過,最初的質疑之後,大部分人轉眼都又驚覺悚然。

百億啊!

亞馬遜網上商城1992年初推出,到現在,恰好5年時間。

五年時間將一項以往從沒有過的網上購物業務從零發展到100億美元級別的營收,這本身就已經堪稱奇蹟,畢竟只是100億美元的營收體量,就足夠在《財富》雜誌的美國500強企業中佔有一個相當靠前的位置。

誰敢打包票說五年時間能做出一家100億美元營收級別的公司出來,無論是哪種?

這樣算來,即使是零售,又能怎樣!

更何況,當愛麗絲·弗格森介紹過更加詳細的資料,釋出會內外很多看客也發現了其中的不同之處。

電子商務部門116億美元的營收,其中103億美元是來自亞馬遜的線上零售,佔比為88%,比例確實很高,但還有另外約13億美元的收入,則是來自平臺對第三方賣家收取的佣金、儲存、物流等收入。

這還不算作為伊格瑞特另一項核心業務被單獨統計的廣告收入。

由於是發展初期,為了吸引第三方買家進駐,亞馬遜對於銷售佣金、儲存物流等服務的收費非常低廉,完全是在自己貼錢虧損經營,因此這筆收入只佔第三方賣家銷售額的15%左右,哪怕算上賣家投放廣告的開支,也不到20%。

這也意味著,短短兩三年時間,亞馬遜網上商城的第三方賣家銷售額,也已經迅速達到了86億美元,增速比自營銷售還要迅速。

而這86億美元的銷售額,按照伊格瑞特官方計算,不算亞馬遜商城自身不斷增加的僱傭數量,保守估計也為聯邦創造了5萬個全新的工作崗位。

這份資料自然是這次釋出會重點宣傳的一部分。

同時,愛麗絲還宣佈,伊格瑞特將會進一步推動亞馬遜網上商城的平臺化,吸引更多第三方賣家,計劃未來十年內將自營的銷售業務降低到30%以內,著重扶植第三方買家,並且預計此舉將為聯邦帶來不低於100萬的工作機會。

已經有著實實在在的業績作為支撐,誰也無法輕易懷疑伊格瑞特這是在畫大餅。

隨著釋出會的持續,除了耀眼的財報資料,旁觀者也逐漸意識到了伊格瑞特舉辦這次釋出會的目的,伊格瑞特這是再次公開宣傳自家公司對聯邦社會各個方面的重要性。

大部分人當然不可能知曉這件事幕後的潛在博弈,不過,也有一些人想歪到其他方面。

比如伊格瑞特正在遭遇的反壟斷調查。

當思維拐到這一點,某些事情也就豁然開朗,伊格瑞特這次大張旗鼓的財報釋出會,很可能是在向華盛頓施壓。

潛臺詞很簡單。

如果你們要對伊格瑞特進行拆分,很可能就意味著數以百萬計的潛在工作機會因此消失。

更進一步,比如增長速度最快造就就業最多的電子商務,如果當局有哪些政客議員支援對伊格瑞特的拆分,或者哪個州對伊格瑞特的反壟斷調查最窮追不捨,那麼,很遺憾,你們的物流中心沒了,連帶的就業也沒了。最終結果就是,某些人的選票也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