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54章 控制,或者毀掉

規模都很小。

主要是,想找大一點的都不可能。

至於原因,從電影、電視和音樂三方面來看。

電影方面,從朴正熙時代開始,韓國電影產業就基本被海外電影占據,韓國電影已經長達20年時間沒有拿到過本土票房冠軍位置,很多年份,韓國年度票房前十名都完全被海外電影占據,本土電影圈子,處在一種可有可無的狀態。

轉機從去年才開始。

1996年,金泳三政府正式確立了為保護韓國電影產業的電影配額制度,規定韓國影院每年必須放映146天的本土電影。

這番轉機讓韓國企業看到了機遇,大到財閥,小到個人,都紛紛成立了電影製作公司。畢竟146天的配額放在那裡,隨便投資些小片子,都有希望獲得不錯的回報,不做白不做。

不過,配額制有了,韓國的電影審查制度還在。

因此大家也不敢太放開手腳。

現在,隨著亞洲金融風暴,韓國上上下下都是缺錢,接下來一兩年時間,如果沒有太特別的轉機,韓國電影依舊很難出頭。

曾經的歷史上就是如此。

1996年,韓國電影實施146天配額制,然而,直到1999年,韓國電影才開始爆發,背景則是1998年,韓國新任總統金大中不僅廢除了韓國電影的審查制度,採取分級制,而且,還推動了‘文化立國’策略。

再加上韓國經濟經歷1997年大劫後開始復甦,只是1999年一年,韓國電影不僅透過《生死諜變》拿回了丟失二十多年的全年票房冠軍,而且迅速收復被好萊塢等海外電影瓜分的市場。同時還開始各種海外拿獎,各種風光。

總之,1997年,對於維斯特洛體系而言,是一個入局的最好時間點。

錯過了,再想滲透韓國電影行業,非常困難。

再說電視。

1997年之前,韓國的電視行業,基本上被三大無線電視臺瓜分,而韓國的電視臺直到1990年才開放私有,外資更是別想,哪怕是這次改革,外資也只能進入有線電視領域,持股還不能超過50%。

再加上韓國還沒有推進製播分離制度,因此,電視領域,基本上就是三家老牌電視臺的天下。

同樣是1997年的這個節點之後,維斯特洛體系才有望進入。

最後是音樂。

韓國的音樂產業,只說曾經誕生了一個專有名詞‘KPOP’,就可見是多麼繁榮。

但,這同樣是1997年之後的事情。

而且,一直悄然關注韓國的西蒙這次還發現,曾經可謂一手推動了‘KPOP’模式崛起的韓國SM娛樂,這一次,竟然被蝴蝶掉了,甚至連李秀滿都不知道在哪。

西蒙可是很喜歡某個名字的,看一眼就有畫面感。

這倒也不意外。

還是要從電影說起。

西蒙當初的《羅拉快跑》,1987年在韓國上映,當年可是拿到了韓國年度票房第三名的好成績。再然後,丹妮莉絲娛樂崛起,出品影片幾乎每年都能在韓國年度票房榜單上佔據幾個位置。

這些都是大蝴蝶,足以在方方面面改變韓國太多太多的事情。

結果就是,韓國的音樂圈子,近些年同樣在學習歐美,但缺少了某個開創級別的領頭羊,只能算小貓三兩隻,與電影一樣,韓國的音樂圈子,最火的還是一批國際流行歌手。

這些對於西蒙而言,當然都不是問題。

所謂‘KPOP’,終究不過是西方‘TeenPOP’組合模式的變種而已,多收購一些小音樂公司,給出模式,接下來,不過是養蠱而已。

就像韓國的汽車和半導體,為何那麼發達,當年也是養蠱。

特別是半導體。

七八十年代,受到韓國半導體行業廣泛流傳的一個‘一箱晶片換一船礦石’的暴利誘惑,韓國稍微有些能力的財閥,都一股腦湧向半導體行業,可謂韓國版的‘大煉晶片’,最終只有三星、現代等幾家脫穎而出,也造就了三星後來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