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正是來北美處理這件事。
因為澳大利亞經濟在過去大半年時間的持續下行以及澳元對美元匯率貶值等因素,必拓公司的收購成交價最終為216億澳元,摺合美元151億,低於最初160億至170億美元的成本預估。
不過,約翰斯頓控股本身的礦業資產在這次併購中的估值也降低至39億澳元,摺合28億美元,低於最初30億美元的估值。
最終交易總規模為255億澳元,摺合179億美元。
世界範圍內,這筆交易總規模僅次於八十年代末總規模達到330億美元的雷諾茲納貝斯克併購案和180億美元的菲利普莫里斯與卡夫食品公司併購案。而且,不同於前兩者製造了百億美元級別鉅額債務的槓桿收購,約翰斯頓控股及其盟友這次將全部採用自有資金,基本不會產生額外債務,因此顯得更加大手筆。
自從去年10月份雙方達成協議,這起收購案就一直受到媒體的強烈關注。
另一方面,約翰斯頓控股集團一系最初只希望獲得新公司35%的股份,但受到澳洲經濟大環境持續下滑和鋼鐵產業低迷影響,原本有意聯合參與這次併購的摩根士丹利等外部資本減少了投資份額,導致約翰斯頓控股和維斯特洛公司必須承擔更多資金。
於是,最終方案中,約翰斯頓控股原有的礦業資產整合進入新公司,折算持股為15.6%。
151億美元的力拓公司成交價,依舊是最初的現金加股票支付模式,現金支付為最初籌備收購時確定的80億美元,剩餘71億美元摺合為新公司股票。
完成收購整合之後,新公司將繼續保持上市狀態。
不過,當初確定的方案,約翰斯頓家族和維斯特洛公司只需要各自出資15億美元,其餘資金由約翰斯頓控股其他股東和外部資本負責。現在,因為摩根等盟友資本原定的出資份額減少,約翰斯頓家族和維斯特洛公司需要支付的現金總額提升到40億美元。
40億美元,對於西蒙來說並不算太多,約翰斯頓家族卻有些吃力,哪怕是最初確定的15億美元都需要進行一部分貸款。經過協商,最終決定約翰斯頓家族的出資份額保持不變,維斯特洛公司的出資份額從15億美元增加到25億美元。
這也意味著,收購完成,只是維斯特洛公司對新公司的持股就將達到13.9%,對於一家大型礦業集團來說這已經是非常高的比例,原本的必拓作為大眾持股公司,持股比例5%以上的股東都沒幾個。
約翰斯頓家族的15億美元和約翰斯頓控股公司其他股東的10億美元出資,同樣獲得13.9%的股權。
算上約翰斯頓控股原有礦業資產置入新公司的15.6%,約翰斯頓控股一系的全部持股份額將達到43.4%,遠超最初期望的35%持股比例,距離絕對控股都已經不遠。
為了避免壟斷資本控制國家核心產業進而操縱市場影響經濟,澳大利亞政府對此次收購案的稽核長達三個多月之久,最終勉強得以透過。
而且,這已經算是幸運。
因為世界貿易組織即將在今年4月份正式成立。
如果再拖延幾個月,涉及到鐵礦石這樣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非常敏感的核心資源產業,又是交易總規模達到179億美元級別的龐大併購,肯定還需要透過世界貿易組織其他成員國的批准才能放行,到時候只會更加曠日持久。
完成這次併購,約翰斯頓控股想要按照西蒙的設想更進一步,打造原時空中的必和必拓集團,難道將大幅增加。因此,接下來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力度遊說澳洲政府,制定對鐵礦石產業更加寬鬆的反壟斷監管法案。
重資本、強監管、週期性。
這些都是能源礦業領域的重要短板,如果不是維斯特洛體系已經擁有足夠雄厚的資本積累,還有著約翰斯頓家族這樣可以絕對信任的合作伙伴,西蒙是不太願意涉足這一領域的。
不過,投資能源礦業等資本密集型領域,對於維斯特洛體系來說又是一種必然。因為以維斯特洛體系目前的體量,不可能再專注幾百萬幾千萬美元的小打小鬧。
粗略統計的年度財報中,只是過去一年,丹妮莉絲集團全年的淨利潤規模就達到22.7億美元。
威瑞森電信、梅麗珊卓公司、瑟曦資本等維斯特洛體系核心企業,目前的盈利規模雖然無法與丹妮莉絲娛樂相比,但也同樣持續產生著非常可觀的利潤。哪怕是還在虧損的伊格瑞特、美國線上等企業,因為營業額的增加和對外股權債務融資的開拓,也不需要維斯特洛公司再投入太多資金。
這就使得整個維斯特洛體系將不斷產生越來越多的資金盈餘。
西蒙持續不斷地在全世界範圍內掃貨一樣購置豪宅物業,買進大片大片根本無法開發的土地,花費不亞於培養公主的成本來訓練維家女侍,動輒送給身邊花瓶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昂貴禮物,如此種種,在有些人看來已經奢侈到人神共憤,但過去一年的私人花銷也還不到5億美元,這筆錢只相當於威瑞森電信的年利潤規模,甚至都還花不到丹妮莉絲娛樂、瑟曦資本和梅麗珊卓等公司身上。
那麼,整個維斯特洛體系每年大規模的巨量現金進賬該怎麼辦?
當然要投資出去!
否則這些資金只會在美元通脹中不斷貶值。
記憶中巴菲特大手筆買入數百億美元的蘋果公司股票被很多人認為不夠明智,關鍵在於這些人忽略了一點,現金儲量達到千億級別每年又有著大筆現金進賬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能夠投資的目標也只有蘋果公司這種萬億市值美元級別的企業巨無霸。
九十年代初的現在,美元的含金量還非常高,大部分企業巨頭也普遍只有一兩百億美元。於是,每年進賬數十億美元的維斯特洛體系眼下就已經開始面臨伯克希爾哈撒韋二十年後的問題。
完成對娛樂、科技、時尚等相對熟悉行業的佈局,維斯特洛體系想要繼續擴張,西蒙就只能向其他陌生領域進行擴張。
而且,如果還想要在投資過程中尋求想要的話語權,可以投資的領域其實不多。
比如西蒙倒是非常想買下現在市值只有200億美元左右的波音公司,但持續吸納波音公司股票的維斯特洛公司和瑟曦資本旗下基金對這家航空與巨頭的持股還沒有達到10%,就已經收到了聯邦司法部的詢問函,要求維斯特洛公司和瑟曦資本解釋買進波音公司股票的意圖。
雙方几次交涉之後,雖然沒有禁止維斯特洛體系繼續買進波音股票,但司法部卻限制維斯特洛體系最多隻能獲得一個波音公司董事會名額。可以想見,如果西蒙想要全盤收購波音,結果只會得到百分之百的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