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非常忙碌,老頭子和安東尼只在美國呆了一個週末就匆匆離開。
兩天時間,除了週六下午一起飛往舊金山參加汀科拜爾公司新一代icam的釋出會,老頭子大部分時間都在會見從美國各地飛來洛杉磯的維斯特洛體系高層骨幹,事後還根據自己的感受對諸多高管給予了點評。
3月28日。
轉眼又是一個週一。
上週一宣佈與紐約時報集團的合作,同時與赫斯特家族開戰之後,過去一週,再加上伊格瑞特公司同時與美國另外三家紙媒集團展開合作談判,從月初就群情洶洶帶節奏指責西蒙財富過於龐大生活過於奢侈的媒體逐漸偃旗息鼓下來,納斯達克科技股板塊的反彈,更是讓一眾活躍地押注科技股空頭的對沖資本損失慘重。
政界方面,撈住與西蒙有關的話題炒了將近一個月,該榨取的公眾注意力也已經榨取殆盡。一眾議員候選人要麼偃旗息鼓,要麼繼續推動白宮或國會對維斯特洛體系做出限制。
作為反擊,維斯特洛體系的‘狙擊計劃’同時啟動,此外還有維護維斯特洛體系政治基本盤的計劃。
約瑟夫·施拉普針對政治狙擊名單進行佈局的同時,與步槍協會關於維護維斯特洛體系政治基本盤的談判也初步達成意向。雙方畢竟都只是為了向政界施加自身的影響,更何況強烈對立的名單其實不多,步槍協會根深蒂固,維斯特洛體系同樣不宜招惹,與其針鋒相對,不如協同合作。
總的來說,這場博弈大概要等到年底中期選舉結果出爐,才算塵埃落定。
西蒙很清楚這次博弈的結果將會對維斯特洛體系的未來造成什麼影響,1994年的11月8日之後,要麼繼續選民至上,要麼開啟金錢政治。因此,西蒙對這次計劃的投入也不遺餘力,第一筆就批下了一億美元的預算方案,後續還會不斷追加。哪怕燒掉三五億美元都在所不惜。
如此龐大的政治競選預算,根據聯邦競選法案的限制,當然不可能全部都捐給某些候選人,不過,無論任何形式,只要能夠打擊維斯特洛體系的政治對手,運作團隊就會果斷出擊。
另一方面,上週徹底切斷了與赫斯特集團的合作,並且要求合作伙伴站隊後,讓西蒙有些小意外的是,除了在集團報紙上發表了一些口水仗文章,赫斯特家族並沒有立刻進行實質性的反擊。
正當西蒙以為赫斯特家族終於認清了局勢同樣打算尋求和解時,週一一大早,赫斯特集團旗下東西海岸的幾家主要報紙突然曝光了有關西蒙的一系列重量級‘八卦’。
首先是東海岸隸屬於赫斯特集團旗下的《格林尼治時報》爆料西蒙的兩位情人,他一手捧起來的‘腰精’和‘腿精’全都在曼哈頓擁有多處房產,這些昂貴物業完全不是兩位超模能夠負擔得起的,因此來源自不必說。
超級名模看似風光,其實收入遠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高。
《名利場》雜誌排列的1993年度超級名模收入榜單,第一名的辛迪·克勞馥,年收入也只有700萬美元而已,這還是稅前收入,除去個人所得稅、經紀公司佣金等支出,這位超模最終落下的可能連一半都不到。
至於最近兩年剛剛崛起的‘腰精’雅斯敏·蓋瑞和‘腿精’娜嘉·奧爾曼,《名利場》雜誌上去年的收入並列,都為200萬美元。這當然只是並不精準的預估,卻也相差不多。
200萬美元的年收入,同樣除去稅收等開支,大概也只能剩下一半。
淨收入100萬美元看似很多,然而,作為公眾名人,保養、置裝、旅行等等開支同樣不菲,更何況,女人從來都是最能花錢的一種生物,基礎開支之外再加上其他方面的花銷,最終也不會落下多少。
很多曾經風光一時的超級名模不乏在過氣之後如同很多nba球星一樣走向破產,就是這種原因。下場稍微好一些的,找個有錢丈夫安心做一個裝點門面的花瓶,更多都是走向平庸,如同一般人一樣終日碌碌地為了生活奔波,甚至流落街頭的都不再少數。
因此,‘腰精’和‘腿精’顯然無法單獨支付不止一套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房產。
如果只是這樣,這則八卦也只會如同有關西蒙的諸多花邊一樣,大家熱鬧一場,也就偃旗息鼓。
畢竟這麼多年來,即使已經結婚,各種八卦小報上關於西蒙的各種緋聞就沒有斷絕過,西蒙也從來沒有想過把自己在公眾面前包裝成一個完美好男人的形象。
只是,爆料這則八卦的同時,《格林尼治時報》還公開向美國國稅局舉報兩位超級名模涉嫌逃稅。
西方的大部分國家,鉅額贈與同樣是需要繳稅的。
然而,《格林尼治時報》公佈的兩位超級名模過去一年的報稅單上,卻沒有她們名下房產有關的贈與稅申報,文章因此斷定,兩位超模每人至少瞞報了高達200萬美元的贈與稅。
明顯是在赫斯特家族的運作下,irs的反應堪稱迅速,八卦見報的一大早,月初結束時裝季最後一站紐約時裝週的工作正在曼哈頓休整的兩位超模就從各自寓所被帶走,相關畫面還直接登入了當地電視臺的新聞直播節目。
很多聞風而動的媒體記者紛紛湧向紐約的國稅局總部。
轉眼間,八卦就有著向醜聞發展的跡象。
西蒙沒有給太多人看熱鬧的計劃,西海岸早上五點鐘左右被電話鈴聲吵醒,迅速安排下去,兩女被國稅局執法人員帶走不到一個小時就被維斯特洛體系的律師保釋出來。
不就是補稅嗎?
美國國稅局被報紙媒體宣揚的如何霸道兇殘,什麼黑幫頭子逃得過法律制裁卻逃不過國稅局的魔爪,實際上,對於聯邦金字塔最上層的人來說,也不過如此。大家該避稅避稅,該逃稅逃稅,即使被發現,往往也只是補稅了事,除了少數完全是因為稅務之外的商業政治博弈原因,很少有聽說哪些富豪真正因為逃稅被送進監獄。
歸根結底,美國國稅局只是‘求財’,你被逮住了,那就該補交多少就補交多少,以後我肯定也會看緊你,但要說非把你送進監獄,有錢人也不會坐以待斃
事情一旦開始扯皮下來,為了幾百萬欠稅花掉幾千萬調查律師費用,那就完全得不償失了。眾所周知,美國的執法和律師費用非常昂貴。就像很多針對總統的調查,或許只是一些偷腥之類的小事,一番折騰下來,幾千萬美元就沒了,公眾完全不知道這麼多錢都花在了哪裡。
更何況,兩位女郎也不會大喇喇地完全不使用一些財務手段直接在曼哈頓以個人名義購置房產。
很多富豪在購置物業過程中為了避免各種稅務,往往以海外避稅天堂的殼公司名義進行交易,這麼做不止可以避免購置房產過程中的一些稅務,將來甚至還可以避免遺產稅。
這種運作明顯擦邊,只是國稅局根本沒有足夠的實力展開跨國調查,避稅天堂之所以敢稱為避稅天堂,絕對不會徒有其表,因此這種置業模式也就逐漸成為一種預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