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已經來過義大利。
最近在米蘭的索菲亞·費西對西蒙去而復返很是欣喜,哪怕西蒙坦誠地表示打算安排一些壞事,也無所謂,特意推掉了今天的工作,在米蘭北郊科莫湖畔的山腰別墅內陪西蒙一起做壞事。
只是明顯看不懂男人的操作。
聯絡政治諮詢機構,調查法國的移民政策,包括支援和反對放寬移民政策的主要個人、組織和政黨。
召集維斯特洛家族在歐洲的情報網路,調查法國境內的非法移民網路,包括非法移民聚集區、非法移民生存模式以及各種支援非法移民在法國生存的地下團體。
啟用維斯特洛家族在歐洲的黑暗勢力,與情報網路配合,調查全球各地到法國的偷渡網路,包括蛇頭組織、偷渡路線、偷渡成本等等。
如此直到下午。
法國總統希拉剋親自把電話打到了西蒙這裡。
原因是美國東海岸今天上午,《紐約時報》突然發表了一篇來自盧安達官方的文章,名為《盧安達檢方發現法軍參與種族屠殺新證據》。
盧安達內戰雖然在兩年前就已經結束,但關於當初那場震驚世界的種族大屠殺後續調查一直在進行。
這篇再次配了一張當初大屠殺現場萬人坑慘狀的文章表示透過對一些大屠殺戰犯的審問,盧安達再次確認了兩年前那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幕後有著法國軍方的策劃與慫恿,法軍還直接參與了針對盧安達圖西族平民的殺戮。
盧安達政府因此呼籲國際社會對此事的關注,並希望海牙國際法庭接入對盧安達內戰中法國軍隊所觸及的種族滅絕罪、危害人類罪、戰爭罪和侵略罪進行聯合調查。
《紐約時報》的文章發表後,伊格瑞特門戶、AOL門戶等幾大主流入口網站第一時間進行了頭條轉載。
自從盧安達戰爭結束,關於法國政府參涉那場大屠殺的指責就一直沒有中斷過。
原時空中,哪怕幾十年後,每當大屠殺紀念日,盧安達政府都會慣常性艾特一下法國政府,然後往往就是法國方面急赤白臉地堅決否認。
然後也基本不會有然後。
如果沒有西蒙的參與,一個非洲中部的撮爾小國,不可能在西方社會掀起任何波瀾,隨便你怎麼指責。
現在卻不一樣。
《紐約時報》這樣擁有國際公信力的大型報紙牽頭,全球擁有數億使用者的幾大入口網站聯合推動,這一坨不管是什麼的黃色物事等於直接胡在了法國政府臉上。這篇文章丟擲,無論結果如何,對於法國的國際形象都將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影響力遠遠超過法方沒能捅出的那篇指責西蒙在烏克蘭開闢殖民地的文章。
其實可以想象。
這樣的輿論一旦反覆發酵,定性了法國政府的負面形象。
那麼,今後有人再提及法國,不是紳士,不是巴黎,而是那個在非洲製造了種族主義大屠殺的戰爭販子。
有人想要去巴黎旅行,想想法國做過的那些反人類暴行,算了。
有人想要購買法國產品,想想非洲發生的種族主義大屠殺,算了。
有人想要與法國企業合作,再想想可能產生的國際影響,算了。
哪怕是法國自身。
去年剛剛上任的總統希拉剋是一個強硬的右翼政治家,提出了‘希拉剋主義’的執政方針,試圖推動法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全方位復甦,再次擴張法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與話語權。
按照西蒙的看法,這和記憶中某金毛的口號幾乎一模一樣,讓法國再次偉大。
現在這麼一鬧,你一個製造了種族主義大屠殺的戰爭販子,還偉大個屁。你們該做的是像當年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那樣,向盧安達戰爭中遭遇屠殺的數十萬平民下跪道歉。
最最關鍵的一點,維斯特洛體系手中真的掌握著某些實質性證據。
兩年前盧安達內戰中被俘虜的法軍顧問團,維傢俬軍雖然沒有移交給盧安達政府,但也無視規則地進行了私下審訊,甚至動用了一些刑訊手段,留下了一連串足以讓法國政府深陷泥淖的影片和書面口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