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保IPO股票發行價在50美元以內,持股計劃進行過程中,伊格瑞特團隊還直接進行了拆股操作。
當計劃完成,這家新科技巨頭的總股本達到37.95億股。
作為最大股東,維斯特洛公司持股總數為25.61億股,持股比例為67.5%。
雖然最近幾年廢除企業多重股權結構的呼聲越來越高,但這一次,伊格瑞特公司依舊採取了雙重股權結構。維斯特洛公司持有的25.61億股,全部都是投票權相當於普通股10倍的B類股,這類股份只有維斯特洛公司一家掌握,前兩年參與投資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持有的股票依舊只是普通的A類股。
因此,即使持股比例大幅降低,維斯特洛公司擁有的伊格瑞特投票權,依舊高達90%以上。
緊接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持股比例都下降到3.75%,持股數量為1.42億股。
伊格瑞特四巨頭,蒂姆·伯納斯·李、傑夫·貝佐斯和卡羅爾·巴茨三人分別拿到4%的股份,持股數為1.51億股,愛麗絲·弗格森獲得股份數量為2%,持股數為0.76億股。不過,四人分別還在下一個僱傭合約期,想要陸續兌現的另外總計越1%的伊格瑞特股份。
主要股東之外,伊格瑞特其他所有員工分享剩餘7%的公司股份,總計2.65億股。
伊格瑞特公司的員工總數已經超過2.5萬人。
相比幾位核心拿到的大批股份,2.5萬員工享有2.65億股,看似很少,實際上,按照初步確定的30美元發行價格計算,這批股份的總價值已經達到79.5億美元,相當於每一位員工平均獲得31萬美元的獎勵。
實際分配當然不會這麼平均。
諸如成功實現了伊格瑞特雲端計算計劃的雲端計算團隊首席工程師拉爾夫·古德爾、58List團隊負責人邁克爾·諾瓦雷克等一些僅次於四巨頭的關鍵部門高管,也拿到了數百萬上千萬股不等的獎勵,其中透過獎勵和認購兩種形式獲得股份數量超過300萬股的高管總數就達到19人。
按照30美元的發行價,基本也意味著,這次IPO,直接將會由19人晉級億萬富翁行列。
此外,獲得股份數量在30萬股到300萬股之間的員工,總數也達到163人,這就意味著163位千萬富翁。最後還有3萬股到30萬股之間的一批員工,數量也達到532人,也就是732個百萬富翁。
只是這不到1000位核心,其實就分走了2.65億股中的2億股左右份額。
剩餘的6000萬股,才落到了剩餘員工手中,大部分人其實只能拿到一兩千股而已,當然,這也已經是價值數萬美元。
這種強烈的分配不均其實也引起了很多不滿,西蒙卻絲毫沒有妥協。
伊格瑞特要牢牢鎖定的,其實也只是那核心的1000位員工。
其他人,如果甘願放棄這次獎勵,西蒙並不拒絕對方跳槽。
這段時間,也是行業內其他同行短期內從伊格瑞特挖角的最後時期,因為事後所有人都會簽下全新的合約以及相關的競業協議。因為覺得伊格瑞特股權分配不夠公平,倒也卻是有不少人選擇放棄應得的獎勵而跳槽。
對於這種情況,伊格瑞特團隊會盡力挽留,無果之後也不會刁難,任由對方離開。
員工持股計劃完成,按照最初的計劃,本應該正式向SEC提交招股說明書。
不過,內部討論過後,所有人一致決定延緩這一程序。
主要是為了等待5月份資本利得稅改革法案的透過。
因為,員工持股計劃完成之後,這次計劃公開發行的總計7.14億股股份中,用於籌集資金的新股數量只有5.31億股,另外的1.83億股,按照發行價總價值達到54.9億美元,屬於高盛和摩根兩家以及一些高管打算套現的股票。
哪怕資本利得稅改革法案透過,剛剛拿到股份的一干高管選擇套現,也不可能享有最低稅率,因此,其中大半都是來自高盛和摩根兩家。這兩家公司持有伊格瑞特股份已經超過1年時間,到時候完全可以享有15%的最低稅率。
可以想見,如果事情提前曝光,輿論壓力之下,即將最終投票的資本利得稅改革法案很可能會出現變故。
到時候,這可就意味著數億美元的稅收。
而且還會壞了很多人的好事。
現在的伊格瑞特,因為各方面業務的持續高速增長,只要能夠確保敢在網際網路泡沫破裂之前,其實越晚上市就越有利,因此大家都不算著急,最終計劃等資本利得稅改革法案投票痛過之後,再向SEC提交招股說明書。
到時候,即使輿論依舊洶湧,依舊敲定的事情,短時間內也絕對不可能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