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44章:第一枚火箭

這番苛刻的結果也很有效。

去年3月份,SpaceX團隊推出的梅林一號發動機,各方面引數讓各方大開眼戒,而且,其中還有這3D列印技術的突破,使得發動機製造速度大幅縮短,同時成本也大幅降低,以至於很快拿下了高達10億美元的訂單,直接實現了SpaceX的自給自足,這對於一家初創的高科技公司而言,簡直是一個奇蹟。

接著,就是大概一年後的現在。

SpaceX基於自身技術積累打造的第一枚火箭,整裝待發。

其實,如果西蒙想要的話,去年SpaceX推出梅林發動機之後,半年之內就足以組裝第一款屬於自己的火箭,並且進行發射。

西蒙並沒有這麼做。

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西蒙希望SpaceX的第一支火箭,儘可能提高零件的自產率,其實也就是儘可能壓低SpaceX的成本。

當下航天產業的成本為什麼那麼貴,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全球供應鏈系統。

說白了,大家都要吃肉,你一刀,我一刀,一個5美元的零件,因為搭上了航天標籤,直接報價100美元,能不貴才怪。哪怕是航天發射成本較低的俄羅斯,其實也逃不過這一怪圈。

西蒙不知道SpaceX的將來會如何,但現在,他絕對不允許這家公司早早就依賴上了這番壞毛病。

最終,第一枚SpaceX的獵鷹火箭,不考慮前期的各方面研發的話,只是火箭本身,製造成本被SpaceX團隊壓縮到當下堪稱極限的400萬美元,算上這次發射的綜合成本,大概也只有600萬美元。

就是說,哪怕這次發射失敗,西蒙也只是順勢600萬美元而已。

對比起來,同等體量的火箭,東西方各國的發射報價普遍在2000萬到3000萬美元之間。

哪怕接下來SpaceX對獵鷹一號火箭的商業報價達到1500萬美元,也足夠把全球其他航天公司打到落花流水,摧枯拉朽。

更別說接下來還有火箭回收的計劃。

當然,西蒙並不打算這麼做。

畢竟航天產業相當敏感,而且,還是那句話,那麼多人趴在航天產業上吸血,如果西蒙不給所有人活路,甚至接下來因為利益遭到刺殺都不是沒有可能。

更何況,西蒙希望SpaceX進行商業運營,但其實也並不期待透過這家公司賺什麼錢。

對於SpaceX,西蒙的要求只是突破突破再突破。

如果這家公司停下腳步,西蒙會毫不猶豫地拋棄,去扶植其他。

西蒙其實已經在這麼做。

壓縮傳統火箭發射成本,只是西蒙對航天行業期待的第一部。

西蒙的最終目標,是一款直接從地面跑道起飛,最終衝向太空的太空梭,相處起來,火箭實在是過於原始。

西蒙因此已經在資助NASA體系研發新一代的太空梭,SpaceX的腳步只要足夠快,接下來,同樣會加入到相關研發當中,而不是在一款梅林發動機,一支獵鷹火箭成功之後,就停下腳步,賴上十年時間,透過自己的成本優勢去賺錢。

對於西蒙而言,賺錢才是最浪費生命的一件事。

太浪費。

發射時間確定在4月16日的晚上八點鐘。

因為是第一次發射,成功率很低,沒有人願意搭在衛星,最後還是西蒙親自確定,如同曾經的獵鷹重型火箭一樣,這次,全新的獵鷹一號,將送一款重達100磅的iBerry手機模型三天。

西蒙抵達范登堡空軍基地,與格溫·肖特維爾等人匯合後,直到發射之前,大部分時間都在事無鉅細地詢問各種各樣的問題。

時間很快來到晚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