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萊溫斯基的《紐約先驅報》專訪安排的很不錯,我剛剛看了下Facebook的熱門新聞榜單,又把《福布斯》的新聞擠下了一位,看來你越來越能領會從娛樂新聞對沖社會新聞的手法了。”
“問題是,老闆,白宮因此打電話給我,質問這件事。”
“我會抽空和比爾解釋一下,事情都過去了,我們只是廢物利用,他不會太介意的。”
洛杉磯,丹妮莉絲影城。
西蒙的辦公室內。
對話雙方是西蒙和維家的公關團隊負責人派特·金絲莉,討論內容依舊是週一新一年度美國400富豪榜釋出後的種種輿論操作。
西蒙的親自指導下,金絲莉領導團隊將西蒙記憶中某個輿論對沖手法發揮到淋漓盡致。
輿論對沖,或者也可以說是輿論奶嘴,還是西蒙從曾經記憶裡得到的靈感。簡單來說,就是用娛樂新聞干擾社會新聞,分散公眾注意力,淡化事件影響力。
記憶中很多事例都證明,這一手法非常有效,每當有什麼惡劣的社會新聞出現,總是有一兩個明星爆出醜聞,如同某個搶頭條的悲傷遊戲,而真正該被密切關注的新聞,往往在不知不覺中被淡化掩蓋。
缺點就是比較費明星。
好在對於資本而言,明星一造一大把,這不是什麼問題。
置換到全新時空的北美這邊,用來對沖的物料其實要豐富很多。除了娛樂新聞,還可以是政治新聞,或者說政治醜聞。美國這邊,政客也可以是最不缺的一種消耗品。廢了再造就是,同樣一次一大把。
既然自家老闆說沒問題,派特·金絲莉也就放心,繼續道:“接下來,還有百視達透過反壟斷稽核,以及老闆一家搬入維斯特洛大廈,我這邊會盡量壓制輿論的關注,同時也準備了一些物料,第一個關於萊昂,《紐約黑幫》本週上映,作為男主角,又有著《泰坦尼克號》人氣積累,萊昂最近的新戀情,可以在週末好好運作一下,同樣也是對《紐約黑幫》的宣傳。”
“不錯,還有呢?”
“月底老闆一家喬遷,對應的,我認為國際空間站的第一次發射,更能引起公眾注意,因為這是和平時代全球共同探索太空的一個開始。”
西蒙補充道:“另外可以順便再宣傳一下3G計劃。”
“好的。”
兩人繼續討論了十多分鐘,送走金絲莉,時間已經過了下午七點鐘。
西蒙離開辦公室,下班回家,在樓下上車後,又問起身邊A女郎另外一件事:“約瑟夫和紐特談的怎麼樣?”
紐特·金裡奇為今年共和黨中期選舉慘敗背鍋辭職,其實是被迫的。
很容易想見,一個55歲正值年富力強的老牌政客,怎麼可能主動放棄眾議院議長這樣的職位?
為此,在上週日宣告辭職的當天,紐特·金裡奇事先準備了一份非常激進的告別演講稿,打算把整個共和黨大罵一頓,幾乎等於公開宣告與共和黨的決裂。
事情的轉機出在維斯特洛體系的政治事務負責人約瑟夫·施拉普主動與對方聯絡,得知了那份演講稿,提前攔下。
話說起來,紐特·金裡奇的出身和克林頓有些類似,雖說不是克林頓這種最底層的紅脖子,但也家境一般。作為政治積極分子,金裡奇25歲開始從政,到現在整整30年時間,雖說沒有布什家族、戈爾家族這種政治世家的底蘊,但也積累了一份非常豐厚的政治資產。
如果沒有維斯特洛體系的插手,金裡奇那份激進的演講稿發出,不僅是與共和黨決裂,還等於主動放棄了自己積累數十年的政治資產,從此基本失去了自身在美國政壇的一席之地。
這也是金裡奇的無奈。
終究還是缺少政治世家底蘊的緣故,又沒有強勢資本的支援,被迫辭去眾議院議長職位,哪怕不發洩一頓,金裡奇後續也很難再有什麼作為。
維斯特洛體系的接觸,讓金裡奇重新看到希望,態度自然扭轉。
至於西蒙這邊,當然還是兩邊押注的考慮,維斯特洛體系發展到現在的規模,也不可能單純支援哪一邊。而且,不同於布什家族那種盤根錯節,根基相對較淺又擁有足夠資歷的紐特·金裡奇,恰好也是一個非常優質的拉攏物件。
紐特·金裡奇也明白得到維斯特洛體系的支援意味著什麼,雙方第一次接觸就擦出了火花。金裡奇相當利落地展示了自己的作用,利用自己的人脈幫助丹妮莉絲搞定了百視達合併案的潛在變故。
對於百視達合併案,上個月與各家制片廠和競爭對手達成和解之後,華盛頓方面本打算在中期選舉之後放行。不過,因為中期選舉的慘敗,共和黨計劃改變過往幾年不務正業的競爭策略,打算乾點實事。
如同維斯特洛家族智囊團隊預測那樣,維斯特洛體系是再明顯不過的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