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女在餐廳內討論這件事的同時,整個北美影視圈子,都在因為這一屆的金球獎提名而議論紛紛。
然而,無論是咒罵吵嚷還是腹誹質疑,事實都已經是事實。
因為從很早開始,西蒙對好萊塢採取的就是溫水煮青蛙的策略,最初實力弱小,為了避免被當時個個膀大腰圓的製片廠打壓,丹妮莉絲持續多年都在非常積極地採用聯合制作的讓利策略,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專案在持續,最知名的無疑是上週五開畫的《自殺小隊2》所代表的DC電影宇宙系列。
再然後,從一個草臺班子,先是吃下了新世界影業,擁有了自己的發現渠道,再拿下了環球的母公司MCA,晉升大製片廠行列,再然後,吞併大都會ABC集團,完成電視領域佈局,直到現在。
隨著又一階段的美股牛市到來,丹妮莉絲娛樂的市值近期已經再次接近5000億美元,突破只是時間問題。
5000億美元的市值,就是丹妮莉絲當下實力的最直接體現,其他幾大製片廠,如果單論傳媒娛樂業務,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丹妮莉絲一個。甚至,哪怕算上各自的母公司,比如華納背後目前市值才3600億美元的GE集團,總體也不比丹妮莉絲娛樂集團高出多少。
溫水煮青蛙煮到了如此懸殊的實力對比,其他製片廠哪怕想要狗急跳牆,怎麼跳?
這其實就像二十年後,好萊塢基本就是迪斯尼一超加華納和環球兩強帶一群偶爾爆發一下的老牌製片廠的產業格局。擁有漫威、皮克斯和星戰系列等幾大王牌的迪斯尼每年都要瓜分半數左右的年度票房前十份額,也沒見其他幾家跳起來如何。
因為跳不起來。
按照自由市場的商業理論,這是自然壟斷的結果,你做不出好電影拿不出好IP與迪斯尼競爭,就只能忍著,一步步被壓縮市場份額,一步步走向衰落,最後只剩下一個曾經或許榮光的大製片廠銘牌。
現在,西蒙等於提前開闢瞭如此格局,而且還更進一步。
曾經的迪斯尼,最巔峰時期市值也只有2000億左右,而丹妮莉絲娛樂集團,憑藉電影、電視、遊戲等業務的全面繁榮,只是當下市值就已經接近5000億體量,而且不是那種泡沫嚴重的5000億,按照此前一個財年76.1億美元的淨利潤規模,再考慮丹妮莉絲在遊戲等業務上依舊保持的強勢增長勢頭,65倍左右的市盈率,依舊在合理的範圍之內。
如同莉娜預料那樣,金球獎提名公佈的同時,密切關注輿論動向的丹妮莉絲媒體公關部門就開始了相應的運作。
核心只有兩點。
首先,被提名的五部電影,本身有沒有足夠的資格?
答案不言而喻。
其次,如果因為這些電影來自一家公司就無法同時獲得提名,那是否才是真正的不公正?
答案同樣不言而喻。
既然如此,還有什麼可爭議的,難道非要金球獎分豬肉一樣把獎項提名平均分給各家電影公司?
兩條核心準則在網路、電視和紙媒一番同時發力,很快將最初的爭議完全壓制下去,哪怕是普通公眾,在鋪天蓋地的相關論調洗腦之下,也普遍傾向於認可這一屆的金球獎提名。
乃至更進一步,開始為接下來的奧斯卡發聲。
問題也很簡單。
奧斯卡要不要分豬肉,要不要為了平衡,只在丹妮莉絲旗下一連串擁有提名資格的優秀影片中選取一部,然後放棄其他所有?
這番輿論出爐,嗅覺敏銳的人大致都能判斷,這顯然是一種針對即將到來奧斯卡的喊話。
或者說施壓。
結果如何,人們只能等待下個月的奧斯卡提名結果。
紛紛擾擾之中,12月19日到12月24日的一個票房周很快結束。
雖說週四的平安夜讓當天票房同比大幅縮水,作為聖誕節檔期最黃金的一週,北美電影市場還是交出了一份堪稱耀眼的成績單。
首先自然還是萬眾矚目的《自殺小隊2》。
作為DC電影宇宙的又一部超級重磅,《自殺小隊2》以4155塊開畫銀幕規模,毫無懸念地登頂本週票房第一名寶座,繼首週末三天進賬8376萬美元之後,完整首周,最終開畫七天票房達到1億2634萬美元,僅次於暑期檔《侏羅紀公園3》同期的1億6236萬美元票房成績,成為1998年度開畫首周票房第二高影片。
另外,相比第一部《自殺小隊》首周的9178萬美元,《自殺小隊2》同期票房大幅上漲了38%,這基本也意味著,參照第一部《自殺小隊》3.03億美元的本土票房,不出意外,《自殺小隊2》的本土資料至少也是3億美元打底,考慮到暑期《侏羅紀公園3》最終本土票房定格為4.06億,《自殺小隊2》的北美本土票房落點最可能是3.5億美元上下。
這一部《自殺小隊2》的製作和宣發總成本是2.5億美元,本土3.5億,以DC電影宇宙專案能夠從院線獲得高於平均的60%左右分成比例,只是本土就將收回2.1億美元,考慮到海外往往超過本土,只是院線階段,這個專案就能輕鬆實現上億美元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