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為什麼要說又?
好吧。
隨後的週末三天,《2013終極神差》的票房成績最終為1376萬美元,雖說擠到了週末三天榜單第二名位置,但,預計首周七天區區2000萬的票房成績,距離索尼高層的預期,差了實在太遠。
西蒙旁觀這一切,對於《2013終極神差》,除了佩服凱文·科斯特納反覆從事自己失敗型別的大膽導致徹底毀掉個人口碑接下來很可能只能出演超人老爹那種角色之外,就是難免產生一個念頭。
從最早老布的《2001太空漫遊》到後來雷德利·斯科特的《銀翼殺手》到當下的《2013終極神差》,好萊塢對21世紀的前20年做出了或大膽或保守或昂揚或悲觀的各種預測,然而,作為一個後來者,西蒙當然清楚,一切都沒發生。
相比電影人的幻想,21世紀的前20年,幾乎可以說是有些平庸。
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某種不思進取。
西蒙覺得吧,應該算。
從九十年代初的蘇聯解體到21世紀的前二十年,說起來,本該是人類歷史上最黃金的30年,沒有數千年時間農耕時代的反覆更替,沒有隨時可能毀滅世界的冷戰對峙,一切都是那麼美好,按理說,人類科技應該迅速爆發。
實際卻只是延續了20世紀的一些積累。
或許進入了資訊時代,算是一個成就,但,結果也並沒有變得太好。
就像前段時間西蒙還考慮過的一件事,網際網路興起的結果,導致很大一部分最聰明的頭腦,沒有投入科學的繼續進步,反而被拉攏去研究如何更加高效精準地在網際網路上投放廣告。
人類如果裹足不前,結果是可以想見的。
最典型的農耕時代。
為何有著持續了數千年的戰爭戰爭還是戰爭,關鍵就在於這種生產力的裹足不前,匱乏的生產力無法產出不斷增長人口的需求,戰爭就不可避免。
進入工業時代,很多人最初是樂觀的,結果,連續的兩次世界大戰。再然後,還有持續半個世紀連續幾次都差點將人類拖入核戰爭的冷戰對峙。
說到底,還是生產力受到了束縛。
再說冷戰後的三十年,除了少量的地區戰爭,幾乎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平和的一段時間,科技相對以往足夠發達,然而,太多人似乎都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危機,反而孜孜不倦與在分配。
三十年時間,富者愈富,窮者俞窮。
如果這番趨勢沒能再出現一個關鍵的科技爆發節點,比如,可控核聚變帶來的無限能源,結果,必然還是人類歷史的又一次輪迴,和平、戰爭、???
這一次戰爭之後,很難說還會剩下什麼。
因為人類掌握了核武器。
總有人說,核戰爭不會爆發,因為控制著這個世界的上層精英明白核戰爭意味著什麼。
實際上,絕對不是如此。
上層精英,或許遠沒有普通人想象的那麼聰明,或許是個瘋子,或許是個蠢貨,只是憑藉他們混跡政界商場幾十年的本能,意外地獲得了權力。
以及,難以避免的民意裹挾。
這些都會讓統治者做出絕對不算理智的決定。
想象一下,當自己國家的軍隊在常規作戰狀態下幾乎要被全殲,這個時候,動不動用核武器?
為什麼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