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維斯特洛體系的企業定位,全球第一也是唯一超級大國的官方身份,既名正言順,也更加強力。
另一方面,沿襲西蒙的財富增長路徑,維斯特洛體系的全球擴張策略,依舊是儘量不去觸及已經成型的利益格局,比如西歐,以避免不必要的衝突,而是開創新的領域。
這也就意味著,維斯特洛體系海外擴張的主要方向,只能是西方主流眼中的各種邊緣地帶。
紐特·金裡奇之所以能夠一語中的,私下肯定有過詳細的思考。
這就不用西蒙太多廢話,兩人很快進入更加細節的討論。
按照西蒙的規劃,換屆之後,金裡奇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新梳理並加強聯邦與各個邊緣地帶國家的外交聯絡。
在此之前,特別是冷戰結束後的這十年,成為全球第一霸權的同時,因為不需要再與蘇聯爭奪全球影響力,美國的外交策略一直偏向收縮,對於一些不起眼的小國,甚至直接撤銷了大使館。
至於最邊緣的諸如非洲等地區,除了大企業持續進駐掠奪資源,其他很多事情都是不聞不問。
曾經歷史上的盧安達大屠殺,其實就是在這種不聞不問的狀態下發生。否則,如果美蘇對峙還在,為了自身利益,或者哪怕是純粹的名譽考量,兩邊都不會放任慘案發生。
西蒙要改變這種收縮狀態。
然後,就是透過投資或援助等方式,推動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這麼做的同時,其實也是將所有這些地區的經濟與美國進行深度捆綁。
曾經的十幾二十年後,美國既沒有動力也沒有實力再這麼做,但現在還是2000年,這個國家的一切都處在巔峰狀態,只要確定方向,能夠動用的資源堪稱天量。
另一方面,這些邊緣地區發展起來,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既能夠成為聯邦高階商品的市場,也能夠為美國提供數之不盡的低端工業品和生產原物料。
再就是,因為經營目標主要是小型國家,哪怕獲得一定的發展,實力也註定遠遠無法與美國抗衡,再加上深度的經濟捆綁,也就註定這些國家會更加長久地成為美國的經濟附庸。
總而言之,某種程度上的雙贏,而不是一邊倒竭澤而漁式的持續吸血,甚至透過戰爭進行壓榨,才是聯邦霸權能夠更加長久維繫的關鍵。
作為這一切背後的主要推手,維斯特洛體系,同樣將成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上午九點鐘開始,西蒙與金裡奇的這次高爾夫會談持續了三個小時,如果不是中午另有安排,西蒙都想和對方一起吃個午餐,繼續聊更多細節。
不過,該說的,也都已經點透。
紐特·金裡奇本就有著一些傾向,在西蒙明確更加詳細的思路之後,只能再次佩服這位超級大亨的崛起並非偶然,同時表示將會盡快將今天的討論整理成正式的書面方案,以便換屆之後迅速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