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置地集團最新訊息,置地集團以每股12.3港元配售7200萬股怡和股票,套現8.6億港元,使置地持有怡和股權從42.6%減至25.3%。”
“有關專家分析,置地集團做出拋售怡和集團股票的原因,是因為受到華國方面和英國方面關於香江的問題談判。
導致香江的地產業崩潰,置地集團嚴重虧損,財政收入比起上一年銳減,為了上一年的業績報告,置地管理層。。。。”
看著不遠處的電視機螢幕裡,亞洲電視臺播放的這條最新新聞,莫軒的心裡知道,自己缺少的資金,已經不成問題了。
在亞洲電視臺播放的這條新聞中,無論是置地集團,還是怡和集團,都是香江有名的大公司。
這兩家公司,對於香江人的生活的影響非常的巨大,甚至可以說香江的人很多方面都離不開這兩家香江的巨無霸企業。
怡和集團,成立於1832年,總部設在香江的怡和大廈,是一家建基於亞洲的的多元化跨國集團。
集團的業務領域包括:金融及保險服務、零售百貨、消費市場拓展、工程及建築、機械製造、汽車貿易、運輸服務、房地產及餐飲等.
其所經營的業務均在市場上擁有卓越的領導地位,並在區內擁有豐富的營運經驗。
甚至可以說,怡和集團是香江名副其實的巨無霸,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如果說在香江,除了英國女王親自委派的港督,誰的權利最大的話,香江的人們除了會想到滙豐銀行的大班,剩下的便是怡和集團的大班了。
而且說起來,怡和集團之所以會在香江有如今的權勢,這也與華國的發展息息相關。
甚至可以說,怡和集團就是吸食了華國人的血,而一天天的發展壯大,才有了今時今日在香江的地位和權勢。
怡和集團最早從事洋行業務,怡和洋行是最著名的一家老牌英資洋行,遠東最大的英資財團,清朝時從事與中國的貿易。
怡和洋行對香港早年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在1832年7月1日在華國廣洲成立,由兩名蘇格蘭裔英國人威廉·渣甸及詹姆士·馬地臣創辦。
怡和洋行早年參與對中國貿易,主要從事鴉片及茶葉的買賣。
林則徐在1839年實行禁菸時,怡和的創辦人威廉·渣甸親自在倫敦遊說英國政府與滿清開戰,亦力主從清朝手中取得香江作為貿易據點。
1872年以後怡和洋行放棄對華鴉片貿易,之後怡和的投資業務逐漸多元化,除了貿易外,還在華國大陸及香江投資興建鐵路、船塢、各式工廠、礦務、經船務、銀行等各行業。
到了現在,怡和已經成為了英國在遠東地區最大的財團了。
從它的發展史,便不難看出它是吸食華國人的血壯大的公司。
而現在莫軒想要做的,便是利用怡和集團,來為自己的益和廣場缺少的資金,謀一個出路,解一解自己的錢荒。
說到怡和集團,第一次出現在莫軒的腦海中還是因為李嘉成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