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鬥,派系,這些雛形都已經開始浮出水面了。
就在縱橫影業而言,一方的代表是公司的第一大導演,王京。
本身的才華,加上出身娛樂世家,父親王天林遍佈香江的門生故友,全部都是香江娛樂圈的骨幹。
杜琪鋒,只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
而另外一方的代表,則是縱橫影業的總經理曾智偉。
在香江娛樂圈,曾智偉是被稱為“萬金油”一般的存在。
左右逢源,好友遍地,混跡了娛樂圈這麼多年了,也有著一幫有本事的“狐朋狗友”。
這兩方人,現在都存在於縱橫影業當中,如果他們相互之間和睦共處還好,莫軒可以取雙方之優點。
但是現在,這《開心鬼放暑假》,《殭屍先生》的檔期之爭鬥背後,其實是代表著雙方的矛盾。
在前世的時候,莫軒做過擁有一家大公司的夢。
而在這八十年代的香江,他一步一步,實現了這個夢想,為此,他也看了許多管理學的書籍。
因為在他的印象當中,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大公司消失,衰敗緣故,不在於外部環境。
內部,才是壓垮他們的根本所在。
根據那些書籍當中的介紹,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鬥爭,而華夏人,向來都是以“內鬥”出名的。
這話,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也不能夠算是錯了。
莫軒的心裡面清楚,一家公司在完成了由小變大的蛻變之後,“內鬥”絕對是個常態化的事情。
當然,這並不是因為不會管理、太閒或者怎樣。
從根本上來說,人多了自然會有親疏,進而自然會分派系、分陣營,會有利害衝突,這是難以避免的事情。
自古以來,管理的藝術,都不是消除內部矛盾,而是控制矛盾,甚至利用矛盾。
而且,一個公司的老闆不僅要為公司負責,還要為團隊負責,為自己的商業生涯負責。
這三個目標,並不總是重合的,有時甚至相左。
舉例來說,一個不景氣部門的負責人,必須為自己部門的存在製造充分的理由。
他不可能痛痛快快地對老闆說:這塊業務已經不行了,你把我們裁掉吧。
為了實現這個,他要設法爭取支援,甚至跟其他部門爭奪資源,但是對公司來說,這樣無疑是影響整體效率的。
也正是基於此等的考慮,莫軒才會在當初選擇縱橫影業的下一任掌舵者的時候,選擇了範成意。
而不是,貌似更為合適的曾智偉。
就範成意而言,他本身就是懂管理的,經過了這兩年在縱橫影業的磨礪,也算是懂得了電影的基本。
當然,其實做出這個不合理的選擇,其實只是基於一個原因——範成意,是局外人。
所謂的局外人,就是與香江的電影圈牽扯不是很深的人,這句話,看起來矛盾。
這電影公司的管理者,不是更應該是跟娛樂圈的關係越親密,聯絡越頻繁,認識的人脈多的人越好嘛。
怎麼到了這裡,倒是要與香江電影圈牽扯不深的人去了,是不是搞錯了?
其實,這並沒有錯。
隨著縱橫影業的發展,這間電影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絕對是一個既定的事實。
那麼到了那個時候,如果縱橫影業是由如同曾智偉,王京這般交友廣闊,人脈深厚的行業人士掌管。
藉由縱橫影業的資源,那麼他們完全可以達到想要誰紅,誰就紅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