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有反對的,也是抓著細節不放,但是自身也說不出什麼子醜寅卯,完全就是在斷章取義的人。
所以秦川這首《菊花臺》,哪怕被稱為“神作”,此時也是沒有什麼人會去反駁的。
更何況秦川在舞臺上也是說了,這是一首“中國風”的作品。
要知道他們這是第一次聽到這個概念,但是不得不承認這個概念確實就是為這首歌而量身打造了。
用“中國風”這個詞來形容《菊花臺》,是一點毛病都沒有的,這是個無比貼切的形容詞,甚至可以說是為這首。
歌定製的形容詞。
並且他們也是從秦川在臺上敘述“中國風”這個概念時的眼神中,看出了他對它的自信。
那麼這首歌或許會成為“中國風”開山之作。
因此以後“中國風”歌曲要是沒有流行起來還好,要是它流行起來了,然後他們現在卻在噴這首歌的話,那則是與小丑無異了。
哪怕他們真是不喜歡這首歌,對它的評價也是從優點出發的,做到這也並不難,畢竟《菊花臺》本身就是首好歌,哪怕是中肯評價,也是優點多多。
再言春:“話說這首《菊花臺》只有97.8分,我還是覺得低了點啊,要知道這可比節目紀錄還低了1.1分,要我說,這首歌怎麼也得有98分以上吧。”
“加一,我也覺得這分數低了點。”
“加一,不過這個分數也很高了吧,比第二名可是高了4分多了,要知道後面幾個人是一檔,秦川獨一檔了。”
“要知道這可是開宗立派的作品,沒在節目組打破紀錄,我覺得還是很遺憾的,對了節目組紀錄是哪首歌來著?”
“還是秦川的歌,他的那首98.9分的《稻香》,對了,順嘴提一句,節目組到現在分數紀錄,第一第二第三,都是秦川,只不過第三這個紀錄是秦川和齊雲行並列而已。”
而秦川在得知自己分數時,也沒有過多驚訝,也什麼遺憾。
97.8分,這個分數已經很高了,雖然他也不嫌分數能更多,但是他也是知道《菊花臺》的受眾還是比不上《稻香》的。
畢竟一首《稻香》上至七十,下至七歲,都是它的受眾,而且它也是能喚醒聽眾對鄉村那美好的回憶,有著童年濾鏡加分的。 @
而《菊花臺》本身則是一首比較哀婉的歌,外加“中國風”本身又是新曲風,也要考慮會有一些人不接受它。
所以最後秦川看到自己得了97.8分,其實也是超出了他預估的分數的。
嗯,他預估的是97.5分,也是超過第二名4分的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