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子非看到家人肚子吃的滾圓還意猶未盡,他順手把吃完玉米粒的玉米芯塞在兒子手裡,薛凝拿過來朝兒子扔去,說道:“你一天欺負一個吃屎的有意思麼?”
陸子非訕訕的說道:“我不是看他想吃,今天你們也不要再吃了,再吃今晚廁所就爆滿了,我明天早上給你們燉一個玉米豬手,再來一個玉米羹。”
好說歹說才讓他們停止了去地裡掰玉米的想法,陸離吸溜了一口茶說道:“小非,你種的那三十畝木棉可以收割了,你說你種那玩意幹啥,咱們家裡又沒人會織布,附近的老農都說你是個十足的敗家子。”
木棉?陸子非想了一下才明白父親說的是棉花,他以為宋朝沒有棉花呢?其實在唐朝棉花就從西域和越南,馬來西亞進入了中國,第一次見到的時候他還挺驚訝,今年他就讓家裡種了三十畝,棉花是個好東西啊!
“父親知道這附近有人會摘棉花嗎?請些人回來全部採摘到家裡。”
陸離說道:“渭北蒲城有人種,陝西其他地方我再不知道了,還有三十畝棉花采摘回來家裡那放的下,你自己想辦法看放那,人我給你找。”
陸子非晚上睡覺的時候還是忘不了棉花的好處,棉花被子和棉花棉襖冬天穿著暖和啊!他想到歷史上棉花的改革者是誰,好像就是一個南宋的人。
黃道婆,這個中國工業革命的先驅,一個從小受盡苦難的女子,本身是別人家的童養媳,在婆家實在生活不下去,逃離浙江地區,她的家鄉叫烏泥徑。
後來她在海南學習了先進的技術,老了回到故鄉把先進的技術傳授給了鄉親們,後人為了紀念她,就把她發明的新技術取名“烏泥徑”。
想起來就簡單了,黃道婆改革紡織業的方向有四個,擀,彈,紡,織這四方面,這四步裡最核心的就是彈,她的那個彈用的是“弓”,就一個放大版的弓箭,說幹就幹。
大半夜叫起家裡的木匠,兩個人鼓弄了一夜,畫出了一張兩個人都滿意的圖紙,陸子非打著哈欠去睡了,剩下木匠一個人在那忙前忙後。
陸離吃過早飯聽到後院叮叮噹噹聲音,看到特大弓的圖紙就問道:“這是什麼東西,打仗用的嗎?這人能拉得開嗎?”
木匠說道:“家主別亂動,這個圖紙是辛辛苦苦一晚上畫出來,是彈棉花用的,我還是第一次見這種用具,我和侯爺討論覺著行得通,家主沒事別在這煩我。”
好吧!自己想起了昨天兒子的事情,還得去給他找人,渭北離這還有一段距離呢?捎信讓人幫著找幾個人吧!自己還真沒有熟悉的。
龐籍聽到陸子非家裡要收棉花,獨自坐著馬車來了,三十畝棉花在龐籍眼裡和沒種差不多,他在意的是陸子非為什麼要平白無故的種棉花,再順便看看那個叫玉米的糧食怎麼樣了。
休息了兩天的陸子非龍精虎猛的開始自己心目中工業革命,圖紙上的工具已經制出來了,工匠在彈的時候陸子非覺著後世農村人彈羊毛也是這樣彈的,羊毛氈的做法和這差不多。
“你們在幹嘛呢?熱火朝天的,織布嗎?”龐籍看了一會問道。
陸子非抬起頭說道:“彈棉花,大人沒見過嗎?”
龐籍過去摸著軟和的棉花,他注意到這個棉花裡沒有一顆籽,棉花最難處理的就是裡面的籽,所以許多人不願意種,但是他看到那個工匠乾的挺起勁,出棉花的速度也很快。
一個人能做到省委書記這個級別,城府肯定不用說,龐籍對農事也很熟悉,這套彈棉花的工具他確信自己是頭次見到,棉布在唐朝屬於珍惜物品,到了宋朝沒有那麼稀缺但是比麻布要值錢的多,在人少地多的陝西也是一條新的出路。
“這大弓是你小子想出來的嗎?看起來效果很不錯啊!”
“那當然,你也不看看我是誰,棉花可是我日思夜想的東西,蓋上棉花被子睡覺大人你自己想想那種感受,是不是想著都舒服。”
龐籍說道:“你就是為了棉花被子才想出的這套工具?”
陸子非高深莫測的說道:“被子只不過是個附屬品,大人知道北方的冬天特別冷,駐紮在真定府,河間府,包括慶州,延安府,蘭州的將士們冬天都不能出去作戰,尿個尿轉眼都能變成冰柱,棉花就可以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
“哦,說具體點,我怎麼不知道棉花還有這個功效。”
陸子非說道:“完美可以用棉花像做被子那樣做成棉服和帽子,手套,將士們不懼嚴寒那北方民族在冬天的優勢就沒那麼大了,反過來完美也可以主動出擊,進攻他們。”
龐籍說道:“聽著像那麼回事,你那工具能把棉花織成布嗎?”
“肯定可以,這是我弄了好幾天的成功,棉布要成規模,單單陝西種植量有點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