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楊廣也知道,一旦在朝堂上提及此事的話,勢必會引發群臣無比激烈的阻止。
畢竟他們都需要自己坐鎮江都,不肯讓自己輕易離開。
而對於楊廣來說,若是錯過這次機會,等到下次,卻不知道該等到什麼時候去了。
一夜思考,次日,楊廣再次召開朝會,群臣們對此自然議論紛紛,直到楊廣當眾宣讀了王世充的言論過後,他們方才恍然大悟。
隨即不等群臣評價,徐茂公立刻帶著一批瓦崗寨好漢朗聲道:“陛下,王世充這純屬一派胡言,陛下不必答應他,我們瓦崗寨與他早已恩斷義絕,不可能再回洛陽。”
“朕知道。”楊廣呵呵笑道:“朕之所以召開這次朝會,也並非為了趁機敲打各位愛卿,而是朕已打算對洛陽出兵,打壓一下王世充的囂張氣焰。”
“這個節骨眼上出兵不太好吧?突厥的問題還未能解決……”裴炬等臣子遲疑著道。
楊廣眼睛一瞪:“突厥與王世充,沒有必然聯絡。再說,突厥的事情想要徹底解決,並非一朝一夕能夠辦到的,那麼在此之前,難道我們還得始終按兵不動?”
“既然現在有精力,有時間,又有足夠的兵力與糧草,那為何不趁著王世充主動討打的時機,揚我大隋之威?”
眾臣知道,楊廣很少發動戰爭。
而每次倘若決定要發展戰爭,那就必然經過了深思熟慮,論對局勢的分析,他們連給楊廣提鞋都不配。因此,儘管還是有一部分人認為此仗不太好打,可也沒有再對楊廣進行反駁。
這便是一言堂的好處了……
不管楊廣下的命令到底對不對,只要他說出來,那群臣就只能照辦而不敢始終保持反對意見。當然了,這一切有個前提,那就是楊廣得是一個德才兼備的明君,否則對大隋百利而無一害。
“陛下,刺客一事末將依舊持保留意見,但出征洛陽,末將當義不容辭。”來護兒抱怨。
他身邊的司馬德戡亦第一時間跟上:“陛下,末將也願前往!”
“來護兒,你就不必去了,單單一個司馬德戡就可以了。”
楊廣咧嘴一笑:“此外,在加上部分瓦崗寨將領,例如秦叔寶、程咬金,以及單道真,皆可隨軍出征。”
聞言,來護兒心中一下子鬱悶了起來,反觀司馬德戡則哈哈大笑起來,對著前者道:“大將軍,那我這個小元帥,就當仁不讓了哈!”
“去你的!”來護兒一拳打在司馬德戡肩膀上。
不遠處,秦叔寶、程咬金,單道真這三個人剛剛被楊廣提及名字的人,現在亦從人群走出來領旨。
只不過,楊廣下句話,卻讓他們又跟著大跌眼鏡。
“當然,除開他們之外,還有朕,朕已決定要跟他們一起出徵。”楊廣目光坦然,又夾雜著一絲霸道:“等擊敗了王世充,朕會親自給他一耳光,教訓教訓這個背叛大隋的狗奴才。”
“不行!陛下斷然不能御駕親征!”
果然,正如楊廣想的那樣,他的話音才一落下,場上立刻響起連續不斷的阻止的聲音。
包括來護兒與司馬德戡等人,也跟著極力勸阻。